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英国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的过程中,圈地运动是其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其残酷性,它后来受到严厉批判和抨击。但当时圈地运动为何能够顺利进行,而没有因随之的自耕农斗争导致社会崩溃。究其原因,当时的社会保护措施、劳动力顺利转移途径、资产阶级思潮的推动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金融枯竭和信用缺失是近代中国农村高利贷盛行、土地集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救济与复兴农村,国民政府及其官方学派主导的扶植自耕农运动,致力于土地信用化,创设和扶助自耕农,将土地所有权转移给农民,在局部地区盘活了农村金融,提升和维护了农民的信用能力。然而分期摊还信用机制的实际运行状况显示,农民信用能力的培育不单是地权转移,且需要金融和行政力量的双重支撑,同时要强化土地的产权意识和市场的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3.
自耕农的贫困始终是困扰北魏政权的重要问题。北魏自耕农来源的多元化与致贫因素的复杂化使得北魏自耕农负担不断加重。北魏自耕农的贫困与贫富差距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北魏制度设计的缺陷。北魏政权为防止自耕农贫困而采取的赋税蠲免、灾伤赈济以及税率调控等措施仅是头痛医头之举,并未从制度上解决根本问题,因此也无法从根本上缓解自耕农的贫困。这最终导致了北魏的衰亡。  相似文献   
4.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的财政经济陷入严重困境,同时,大批农民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社会动荡不安.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稳定农村社会,国民政府从1941年开始召开了多次会议,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扶植自耕农.在这一过程中,全国14个省的82个县中创设了多个实验区,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甘肃的湟惠、福建的龙岩以及绥远的后套,成效更为显著.但由于所需费用巨大,且政府态度消极等原因,这一政策最终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对傅作义扶植自耕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作义1939年来到绥远后经济十分困难。为了保证军政人员的军需供应,粮食军饷,增加战区的财政收入,傅作义进行了地籍整理为中心的扶植自耕农运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取得这些成绩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是傅作义既有强大的武力作后盾,又有过人的军政才能和务实的工作作风;第二是傅作义争取到了高层的支持;第三是傅作义为了巩固扶植自耕农的成果,发展农业生产,富裕自耕农,采取了一些配套措施。比如"大屯田运动"和兴修水利运动。  相似文献   
6.
李学桃 《兰州学刊》2014,(10):55-60
万国鼎认识到人多地少与土地占有不均的现实,提出由创建“标准自耕农”到实现农业集体化的理想设计。他将现实与理想相结合,既意识到合作经营、规模经营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也强调脚踏实地的由创建“标准自耕农”,到组建“标准自耕农场”,再到联合“标准自耕农场”建立“农场生产合作社”,实现农业集体化;他既顾及农民渴求土地尤其是土地所有权的心理与习性,认识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之必要,又顺应未来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与现代化发展趋势,提出了与马克思主义相接近的农业集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7.
1924年,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改造成新三民主义,并提出要实行"耕田有其田"。然而,国民党却是在丢了整个中国大陆败逃到台湾后,才开始认真做这件事。台湾土地改革的成果之一,就是自耕农成为台湾农村社会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8.
以明清时期地主制经济下的土地关系研究为主线,通过采用具体史籍资料、数据和一定的经济计量工具等研究方法,对这一时期土地关系与农民社会地位、商品经济、农业生产、社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之间关系进行了制度经济学意义上的考察。分析认为:明清时期土地制度改革是该时期土地关系逐渐松解、在大多数时间内地权分配较平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自耕农是封建赋役的主要承担者,自耕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的两重性表现为其内部兼具私有与国有两种成分,并且凝结于同一块土地上的两种所有权不是分割开的,而是重叠着的.自耕农土地所有权的国有成分,主要体现在自耕农的土地是不完全的私有土地,其土地的获得、继承、买卖及对剩余劳动的占有等方面都在国家的控制和支配下,沉重的赋役剥削使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仅能部分地获得经济实现.封建国家不仅在法权观念上将其视为国有土地,在经济关系上也一定程度实现了土地国有--即以赋役形式榨取自耕农的全部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耕农经济萎缩、豪族地主经济的壮大是这一时期动乱的经济根源;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是造成该时期动乱的主要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