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2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43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1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乾隆皇帝茶诗与中国茶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封建帝王的生活方式多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其中乾隆皇帝《御制诗集》收录有近 2 0 0首茶诗 ,为中国历代茶诗之最者。文章从乾隆皇帝茶诗说起 ,纵论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开拓了中国茶诗与茶学研究的文化视野 ,认为茶诗是中国诗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文人饮茶之习的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的诗化 ,是中国茶文化美学的艺术结晶与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
中国名茶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对此,中国名茶必须有“忧患”意识,找到自身的定位,借历史悠久的中国茶文化推动茶叶市场。  相似文献   
3.
比兴手法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手法,也是我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美学范畴,可以赋予丰富的现代意义。茶包装要体现茶的自然属性与中国茶道,将比兴手法运用于茶包装设计中,力图使茶包装设计在说明茶叶品性的同时彰显中国茶道,最终在茶包装领域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风格与中国味道,这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4.
名山种茶,始于西汉,是世界最早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树的地方,贡茶史从唐至清历经1169年从未间断,1959年蒙项山甘露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蒙顶山因此被世界茶人奉为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圣山。  相似文献   
5.
6.
正2014年6月12日,农业部在京发布第二批20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湖北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榜上有名,这是湖北首个传统农业系统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行列。羊楼洞位于幕阜山脉北麓余峰、湘鄂交界的低山丘陵地带,是世界公认的青(米)砖茶鼻祖之地,也是国内外公认的传统青砖茶发源地和主要产区之一,素有"中国砖茶之乡"之美称。羊楼洞砖茶历史悠久,源于唐朝,盛于明清。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武夷山茶文化资源产业化现状的分析,发现武夷山茶文化资源产业化主要存在茶文化经营意识不强、开发视野受限、开发深度不够以及创意人才匮乏等问题。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武夷山茶文化资源产业化深化建议:(1)逐步实现茶文化资源开发的国际化;(2)提升茶文化创意产品质量;(3)强化茶文化创意经济的深度和广度;(4)打造高质量的茶文化创意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8.
壶·茶·人     
王辉 《北京纪事》2014,(5):63-66
在紫砂收藏圈里,周越是个响当当的名字。一百余把壶、一百多个罐,再加上几十件砚台、墨盒、赏瓶、笔洗等文玩杂件,资深藏家其名非虚。请他谈谈紫砂壶,他却更愿意谈茶。“壶是为茶生的。没有茶,壶便失去了意义。”  相似文献   
9.
肇庆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产茶记载,宋时已有贡茶,明清时鼎湖山茶已名声显赫。肇庆鼎湖白云茶是岭南历史名茶之一,《广东新语》和《续茶经》中均提到端州白云茶,即指鼎湖茶。建国以后,鼎湖茶几乎销声匿迹,王镇恒主编《中国名茶志》仅提到鼎湖茶为明代贡品,属小叶种绿茶。近年,肇庆市政府逐渐重视鼎湖山茶的开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重现鼎湖茶的风采。本文从茶史、茶文化视角挖掘展现肇庆市鼎湖山茶文化,并对肇庆茶文化的开发利用提出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成都茶馆在茶文化的历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反映着成都茶文化独立的发展轨迹,更反映出了成都人的饮茶情结和慢节奏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