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百合花”韵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茹志鹃的《百合花》内涵复杂,主题多义,价值多元。作为一个艺术文本,它体现了道德美、人情美和人性美。“十七年文学”,受政治功利主义影响,普遍追求浅俗直白,体现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而《百合花》则是那个特殊语境中“话语蕴藉”的特殊文本。  相似文献   
3.
徐忠友 《老年人》2014,(5):16-17
正2013年11月,著名作家、上海市作协主席王安忆的人物随笔集《今夜星光灿烂》出版发行。书中记录的58位人物,既有巴金、陈凯歌等文化艺术界名人,也有邮递员、手艺人甚至不知姓名的市井小人物。这些人物如同点点星光,照亮了王安忆灿烂的人生。文艺之家的文学青年1954年,王安忆出生在南京一个文艺之家,母亲茹志鹃是我国著名作家,父亲王啸平是南京军区话剧团编导,曾执导过《霓虹灯下的哨兵》等剧目。1955年夏天,王安忆随  相似文献   
4.
名人与书     
杨汉南 《老年人》2004,(10):17-17
朱 德 听 书 朱 德 病 住院,不忘读 书,但 纪大了后,看书困难,好请护士帮忙。一套《宁选集》,护士一字字读,朱德一句句地听。到重要的地方,朱德便意护士重读一遍。 胡 耀 邦 借 书 “革 ”期间 ,胡耀邦 失去 作,天天闭门读书。一天他 要长 子胡 德 平向 侯庐 先生借 书,指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她身上有很多头衔:中国作协理事、全国政协委员、名作家茹志鹃之女、复旦中文系教授。但是。她本人和旁人最认同的身份却是作家。在那些脍炙人口的小说里。有其成名作《雨,沙沙沙》,更有荣获矛盾文学奖的《长恨歌》。在20多年的创作过程中,王安忆始终不愿重复自己,近乎顽固地拒绝喧嚣和时尚。不写作的时候,她大量地阅读和思考。难怪女作家方方曾心悦诚服地视她为中国现代女作家第一人:“王安忆的作品数量之多,风格之多变,没有一个女作家能再做到这一点。她一直在改变读者的口味。”  相似文献   
6.
茹志鹃的小说以“清新、俊逸”而受到评论家的称赞,《百合花》是其风格的典型体现者。在半个世纪的流变中,论者大都把第一人称叙事、侧面描写战争、细节描写等作为这篇小说反映茹志鹃创作风格的具体体现。文章从女性视角、文本丰富多变的情感、别具深意的景物描写三个方面入手,再次解读《百合花》,试图重新阐释其“清新、俊逸”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7.
茹志鹃的《百合花》运用女性话语,从女性的心理和立场,讲述了一个战争年代里男与女、生与死的圣洁优美的小故事,表现了潜藏在人性深处的情爱之美和人际关系中的理想境界,并且客观上对当时的现实生活构成了一种批判性。  相似文献   
8.
茹志鹃日记1947-1965》反映了作家茹志鹃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写作、生活与情感的情况。在以往对茹志鹃小说风格已有定论的基础上,《日记》提供了一种对茹志鹃新的阐释意义,即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茹志鹃也不可避免地有写作的焦虑,以及焦虑状态中的写作调整,《日记》对此有清晰的记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