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天挺  张悦 《领导文萃》2014,(11):59-63
正没有谁能像柳传志一样对中国的企业家施加如此多的影响了。在他参加的3个俱乐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中关村管委会顾问委员会和泰山会中,涵盖了当今中国最知名的企业家,这些互联网商业帝国的领导者或是地产巨鳄的创始人位于这个国家经济脉搏的中心,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与财富无可匹敌。但他们仍然需要聆听这位69岁老人的教谕,关于进退、荣辱或是妥协。  相似文献   
2.
红塔集团前掌门人褚时健曾经是个风云人物。他用18年时间,使一家小厂成为每年创造利税数百亿元的大型集团。在那个月工资普遍只有几百元的年代,他们厂一个普通职工的工资至少是四五千元。1994年,褚时健当选为“全国改革十大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3.
田军  陈胜 《行为科学》1999,(12):8-10
  相似文献   
4.
写在前面:一位近80岁高龄的老太太,最近在微博上“红”了。在微博上输入她的名字,相关微博有19781条有的把她列为财商领袖,分享她的传奇人生.感慨她曾经辉煌到天上,又曾经落难到海底:一份“盘点10年采出狱的企业家”18人名单中,  相似文献   
5.
杨锦麟  刘芳 《东西南北》2011,(10):64-66
这里的人大多因烟草而富,与红塔集团的辉煌在时间上几乎平行。 1998年,即便是在长达8000字的判决书轰动全国的风口浪尖上,褚时健位于这座小镇上的那栋两层别墅还是在村民的集体要求下被保留了下来。当地还有个传说:当时调查组找老百姓座谈,想看看民间的反应,玉溪老百姓的答复是:"他拿了你们多少钱?我们凑给你。  相似文献   
6.
褚时健老了。王石记错了褚时健的年龄。他2003年到云南哀牢山上去看望这位让他尊敬的老人:“73岁的老人,经历过那么多坎坷,精神却那么好。”那一年,褚时健75岁。两年过去,褚时健的身体状况比王石的描述差了许多:走路缓慢,稍长时间的谈话会让他感到疲惫。2004年8月15日,来看褚时健的人比平时增加了几倍,之后他因脑供血不足住了两个多月的医院。  相似文献   
7.
田朴珺 《东西南北》2014,(16):56-57
因为好奇,我问了褚时健先生一个问题,"褚老,您最快乐是什么时候?最艰难是什么时候?"老先生的答案是:"别人认为我最快乐的时候,我不快乐。"两个月前,在云南哀牢山嘎洒镇,我见到了传说中的褚时健先生。他穿着泛黄的圆领衫,领子都洗卷了,黑色的裤子松松垮垮,站在村口的小饭馆等我们吃饭。听说我们要来,他上午十点多就在这里,等了我们两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4,(8):18-19
正褚橙,因传奇人物褚时健得名。2012年褚橙首次大规模进入北京市场创下一橙难求的局面。2013年,其销售范围扩至天津、上海、江苏、广东等地22个城市。仅"双11"当天,"本来生活网"褚橙销量超过2012年销量200吨,创下国内农产品销售奇迹。而后利用企业家名人效应而命名的水果纷纷出炉,柳传志开卖"柳桃",潘石屹则不遗余力地展示他的"潘苹果"……"名人水果"热销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一个新型农业模式,从产品培育、合作生产、销售渠道到品牌塑造,建立起依靠电商的销售渠道,完成农业与电商的结合,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国学大师钱穆曾经游览一座古刹,看到一个小沙尼在一棵历经五百年的古松旁种夹竹桃。他感慨地说:"以前,僧人种松树时,已经想到寺院百年以后的发展了;今天,小沙尼在这里种花,他的眼光仅仅是想到明年啊!"钱穆这番感慨道出了一个道理:大事难成,是因为心中的格局太小。心中的格局,是指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人在职场,最重要的不是能力的高低,而是格局的大小。大格局有大胸怀史瑞乔经营的殡仪馆生意一直不错。可有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的生意越来越少,而斜对门那家同行却突然火爆起来。正当史瑞乔百思不得其解时,一个顾客又上门投诉说,他买的货有质量问题,但史瑞乔的确没给对方发过货。经过一番调查,史瑞乔终于查  相似文献   
10.
刚开始搞橙子是为了消磨有生之年的余暇时间 2008年,一家杂志结合改革开放30年背景,做了一期题为“30年失踪者”的策划。其中一篇文章说,褚时健等人是中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历史进程中的牺牲品和失踪者,他们“一时风光,永久寂寞”,“他们的牺牲,为后来者插上了一个此路不通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