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7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33篇
管理学   192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56篇
人才学   45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025篇
理论方法论   176篇
综合类   2473篇
社会学   200篇
统计学   3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466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一、字典对释义的要求 释字是字典的“灵魂”。字典的规模和对象决定释义的具体要求。如《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供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使用的大型语文字典,它在释义方面的总要求是:尽可能全面地、客观地描绘字义的历史发展情况,为读者提供确凿可信的解释。要做到这一点,就须从清理旧义项、挖掘旧义项、建立现代义项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在这日益变迁的时代,多少时髦词语都像流星,快速升起、璀璨,再陨落,而"安全感"却是一个例外,犹如空气中的微尘,弥漫在现代都市的每个角落,历久不衰.  相似文献   
4.
比喻是人类语言中一种最有力的手段,在这些奇妙的比喻中,数字词语比喻更是独领风骚.本文从智慧、德行两个方面来对数字词语比喻的喻义、用途、及其折射的文化现象进行了讨论.试图用生动鲜明的例词来说明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以数字为链的词语比喻使得词语的喻义更俱特色,也更通俗易懂,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而且,大量的数字词语比喻来源于人们所熟悉,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或传说,所以易为人们所记忆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林贞 《职业》2008,(5):49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心理学家对"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的研究非常深入,美国心理学家韦纳(Bernard Weiner)的"归因理论"就成为解释动机最为系统的理论.韦纳的"归因理论"对教育的价值已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识和认可.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有利于提高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中所讨论的"形似"与"神似"的问题在科技翻译中也存在。科技翻译应分两部分来考虑翻译原则:一部分是除核心词语以外的部分,这里基本不用考虑"形似"与"神似"的问题,译文只求"准确,易懂"。另一部分是核心词语的翻译,即新出现的科技词语的翻译。翻译核心词语的时候,译者应该尽量争取做到译文与原文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相似文献   
7.
对于国民党二大《妇女运动决议案》中“女子有财产继承权”的规定,民国最高法院采取了折中的立场进行限制性解释。其所面临的两难情形揭示出了法律制度的悖论。为在动荡中达到均衡,于激变中求得稳实之法,法律职能部门应在实践中发挥调整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刑法解释远非一种单纯探寻刑法文本含义的学究式思维游戏,而且刑法解释的依据不应当是刑法文本.刑法解释本身是一种利益衡量的活动.在这个利益衡量游戏中,无论是刑法有权解释还是刑法适用解释,刑事政策通过各种组织化的力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意思表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行为制度的核心问题。本文拟就意思表示的概念和要素、有效条件及解释等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并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约翰·邓恩 (JohnDonne)《告别辞 :请勿悲伤》和秦嘉《留郡赠妇诗 (其一 )》的文体比较 ,略窥中英诗歌在文体上的异同。虽然两首诗的主题和创作背景大同小异。可是在文体上 ,两首诗又体现了英汉诗歌各自的特点。同为与爱妻的惜别之作 ,除了意象的选择和词语的运用各具特色外 ,韵律特征和句法差别也很大。究其根源 ,英汉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和英汉语言结构的不同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