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8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82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羽的诗歌语言观与他诗论的整体思想是协调合拍的。他重视诗歌的音节,强调"一唱三叹之音",推崇诗歌音韵的抑扬顿挫的特点,反对押韵必有出处,反对和韵和俗韵,反对因韵害意,同时也批判了江西诗派"以文为诗"的倾向。在用字方面,他强调字眼,要求除俗句,用字不必拘来历,体现了他复古创新的诗艺追求。在句法方面,严羽继承前人的思想,要求参活句,重视诗的起结,要力避俗句和语病、语忌。在言意关系上,严羽要求言能达意,言意为一,在此基础上透彻脱洒,从而使诗歌获得空灵剔透、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每一个音乐课堂都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它既应充盈师生之间的生动互动,更应体现每一环节相对独立又与整体有机结合的特点,而起、承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表现方式,它推动着音乐课堂抵达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彼岸。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极限的仍然存在,说明任何一具体的经济增长率都是通向极限的阶梯。代际关系上的经济增长率的合理性过份依赖于技术乐观主义,人与自然关系中的经济增长率的合理性只是形而上的玄想,代内关系的经济增长率的合理性只能衍生于单一的效率价值取向。这说明合理的经济增长率在经济伦理的应有视角里是虚幻的。人类必须在人口、科技、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制度结构方面建立起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经济伦理观。  相似文献   
4.
对开江话中“倒”和“起”的语法特征进行了描写 ,分析了“倒”和“起”分别作为助词和作为补语时的同和异。  相似文献   
5.
《马氏文通》的起词论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起词论是《马氏文通》句成分理论中最有价值的理论之一。《马氏文通》从起词的本质 ,为起词者 ,起词的隐现 ,起词的位置 ,起词的借代等多方面对起词进行了探讨。它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第一次讨论了相当于今之主语的句法成分 ,提出了许多原创性的学术见解 ,对后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以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再议“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订正相关史实 ,厘清原初意义的基础上 ,试图着重说明“革命军起、革命党消”这一口号之所以在辛亥民初产生重大影响 ,与当时普遍流行的“革命党非政党”的观念及民初政党政治的实践有紧密关联 ,而这一口号的长期为人诟病 ,则与孙中山重组、改组国民党时对辛亥革命的总结及后人有关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整体记忆有关  相似文献   
7.
“暝色起愁”情境是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揭示《诗经》抒写思念艺术范型之一,本文基于中国古代诗文中“暝色起愁,,抒写情怀的内涵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基础上,对其“暝色起愁”这种抒情范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对于反馈型振荡器的分析方法在描述起振条件和稳定条件时存在严重的逻辑缺陷。提出了一种普适的起振条件判据,推导出两组具体而又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起振条件判据,阐明了不存在“频率稳定条件”的理由。  相似文献   
9.
社会历史规律产生的机制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以物质需要和物质利益为基础的人的主体能动性活动是产生社会历史规律及其规律层次的实质内容;而个别体现一般、个别转化为一般,偶然体现必然、偶然转化为必然是社会历史规律产生机制的表现形式。社会历史规律起作用的机制可以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客观的和主观的。不能把社会历史规律起作用的主观的成主体的机制当做社会历史规律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0.
曹利兰 《现代妇女》2014,(5):114-115
调解原则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对整个民事诉讼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和人们维权意识的强化,民事调解原则的缺陷逐渐暴露,其中的法理困境和对司法实践造成的误区最为典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革民事诉讼调解原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