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84篇
社会学   1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逊 《老年世界》2007,(22):26-26
我国传统戏剧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造型艺术,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经过历代艺人的长期实践,精心创造,从而形成了绚丽多彩的独特脸谱艺术,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时下,戏剧脸谱已成为收藏佳品,正被越来越多的收藏家所追捧。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中外艺术的多元分类法,对其进行科学、系统地对照比较,并结合中外艺术发展的现状和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即艺术四大门类分类法是当今较为科学、较易接受、较能应用的艺术分类法.并在四大门类划分的基础上,对各门类中的艺术科目进行了重新整合和构建.  相似文献   
3.
谢赫"六法"与包装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我国艺术创作和衡量艺术作品的最高标准,谢赫“六法”对现今的包装设计也有指导意义。此“六法”体现在包装设计中就是:首先要进行设计定位,确定包装的风格和气韵;设计中要注意结构设计,讲究对包装材料的整体驾驭和视觉传达的整体效果,要用视觉形态和色彩准确传达所包装商品的内容与信息,还要在构图时统筹安排;此外要注意学习借鉴,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4.
石雕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原始社会的石器堪称人类最早的雕刻作品。由于雕塑材质的坚固性,使得它成为永久性的造型艺术,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立体史诗。就如同秦皇汉武时期宏伟的地面木架建筑虽早已荡然无存,而曾经伴随那些建筑的一尊尊石雕却历经沧桑,默默守望着遥远的昨天。被石雕高古的气息吸引,邢伟十年前便醉心于这一领域的收藏,尤以佛教题材的石雕造像为多。提及佛教石雕造像,就不得不回顾佛教自两汉时期传入中国,历史上经历  相似文献   
5.
朝鲜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既是该民族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的体现,又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分析了朝鲜族服饰的历史渊源和艺术演变,依常服、礼服分别阐述了男女服饰的特征,从服饰造型、图案和色彩等方面分析了朝鲜族服饰的艺术特色,从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等视角概述了朝鲜族服饰艺术蕴含的民族文化信息,并提出保护与传承朝鲜族服饰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动画在中国市场上的逐渐推进,让国民逐渐认识到,动画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经济产业。所以很多的中国艺术家都开始做动画的产业,为了能够吸引广大观众的眼球,这些艺术家或多或少地将西方的动画元素引入到自己的动画产业当中,这使得我们中国的一些动画片,缺少自己的民族元素,对于中国的民族文化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损失,那么本文就探讨一下民族传统艺术对动画角色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考古发掘的原始文物先后顺序为主线,介绍了青海古代的乐舞造型艺术,并就其早期造型艺术的审美意识、乐器、舞蹈、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文化会孕育出不同特色的艺术。东方插花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流传到日本后得到了发扬光大;西方插花体现了西方文化特点并与商业行为有更多的联系;而现代插花则是东西方插花融合的产物。东西方插花的起源、发展和融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通过一种特有的女性文化的形成,这种传播的多维效果受到了社会思维习惯、生活方式和文化格局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考工记>用"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概述了形成精美器物的4个条件,这也是楚国造型艺术形成的四要素,楚国的漆器、丝绸、乐器等艺术品对此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状态已经渗透到市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手机的使用几乎在占领我们所有的零散时间,视觉造型艺术设计师不得不面临崭新的课题,如何留住观众.每一位艺术工作者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将传统艺术瑰宝与信息时代化时代审美特色相结合.继承与创新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实践步伐,需要了解视觉造型艺术传统精神面临哪些新挑战.文章将尝试对此进行剖析,将这一广泛的主题切入微信软件的朋友圈功能例证中,以初探该课题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