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1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教育是各学科的共同任务 ,而它在体育课中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课教育本身可以说就是一种情感教育 ,培养良好的心境、高尚的道德感、崇高的美感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同情理论是英国18世纪著名的哲学家、伦理学家大卫·休谟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道德导源于情感,苦乐感是人类心灵的主要动力;同情是道德感的根据,可以解决道德感的个体差异与道德感的普遍性要求之间的矛盾;同情是道德区别的主要源泉.休谟的同情理论存在着局限性,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3.
王恒强 《职业》2008,(11):100-101
技校学生德育的养成教育,就是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要求,约束学生,并贯穿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长时间的锻炼,逐步转化为道德感情和意志.根据当前技校生的状况,突出这种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理性与情感、意志、行为之间有较大的距离,想和做的、认识和实践并不一致,两者之间的差距还很大.人格的形成.要有正确理论的指导.并付之以实践,通过长期的、反复、曲折的、多方面的磨练,形成较稳定的思想品德,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所以,爱因斯坦强调"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4.
休谟在其德性理论中贯彻经验论,批判理性主义伦理学,推进了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道德情感论传统。他认为以同情为源泉的道德感是德性区别的根据,功利是德性价值的来源,进而提出了他的德目体系和归类标准。休谟以自然情感和理性的关系为基本线索,提出的具有进化论特征的德性伦理学,秉承了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开创了现代德性理论的新范式,对审视现代西方占主导地位的规范伦理学的局限性和西方伦理学的未来走向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一、加强企业档案队伍建设 1 加强档案队伍素质及职业道德建设.时代呼唤高素质档案人才,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强烈职业道德感、爱岗敬业的档案队伍,是档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1)加强档案队伍政治素质及职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Dearreader:每个青岛后海的清晨我坚持从被窝直接滚到垫子上把拜日A拜日B做完然后在山式中呼气再然后带着天然的道德感一个内心没有栅栏的中年家伙就这样出发……从老城区的巴士上左转右转超过半个小时来到杂志社其他工作伙伴们也分别从各自蜗居中漂亮现身我和同事们,每天都尽力早早到工作充实,能让人忘却一些,人生遗憾  相似文献   
7.
休谟认为道德的区分不是来自于理性,而是来自于我们的情感,也即"道德感".道德感是一种"特殊的快乐与痛苦",特殊的道德感是休谟道德哲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是休谟并未对这一概念给予清晰的论述,学界也对此鲜有分析和讨论.因此,这一概念的分析和讨论对于准确理解休谟道德哲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威  应星 《求是学刊》2016,(1):96-103
以霍布斯为代表的现代自然法论者对古典自然法进行了革命性变革,将个体自然权利置于公共善之上。帕森斯认为,"霍布斯的秩序问题"是将自利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通过政治强制来加以解决,从而避免了霍布斯式自然权利对社会的摧毁。哈奇森通过对人性的重新理解来对霍布斯加以反驳,并指出人性中的道德感使人自然地就具有社会本性,并能自然地将人类的普遍利益作为公共善置于个人自然权利之上,政治社会的建立是为了追求人类的普遍幸福。哈奇森关于道德感与自然权利的理论为我们深入理解苏格兰启蒙运动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当代人面对越来越多的伦理观和德目表,但在行动时却往往盲目无措,一些传播与媒介伦理研究者推荐了“波特图式”和“博克模式”等实用的伦理推理模式,这些希望确定行为理由的推理模式实际上并不能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有说服力的伦理依据。那什么是我们行动时可以依靠的东西?是随处可感的道德感吗?然而关于道德感的基因、神经生物和生物进化方面最新的科学研究明显打击了我们对道德感神话般的期待。不过,这类研究也提供了一些线索:行为的道德依据或者说道德感形成也许必须要从历史和社会实践的角度来探究,这样,美德伦理的研究传统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伦理学家麦金太尔提出的追寻美德的办法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推理和判断的模型,还把我们引向一条德行合一的道德探询之路。  相似文献   
10.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家庭意识形态规定了中产阶级女性对家庭的义务,反对她们参与政治经济领域事务,将其活动领域限制在家庭中。维多利亚时代著名小说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认同家庭意识形态规定的女性的家庭义务,但又注意到这一意识形态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引发了一种趋向,即女性在自身道德感和社会现状二者合力作用下不可避免地偏离其被规定的活动领域。在小说《北方与南方》中,作者以此社会趋向为背景,以家庭意识形态为出发点,再次界定中产阶级女性角色,拓展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活动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