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凤鸣 《山西老年》2013,(3):24-24
泪水顺着脸庞悄悄地滑落,为越剧《蝴蝶梦》中的女主人公田秀。这个美丽端庄的女子,本是侯门闺秀,因为仰慕庄周的道德文章,不惜违逆父母的意愿,嫁给庄周为妻。新婚仅三天,庄周遂外出学道,从此,田秀洗却脂粉,苦守南华十年。白日为夫绣衣缝裤,夜里孤灯下苦读庄周文章。一朵美丽的花朵独自绽放,无人欣赏,无人怜惜。然而田秀为了心中那不灭的爱的火焰,甘愿守着那份寂寞苦度  相似文献   
2.
清代中后期以来,福建福州走出了众多影响中国社会各界的文化精英,如梁章钜、陈若霖、林则徐等等。彼时的福州之所以能够孕育出丰沛刚毅、文采斐然的一代士风,这与乾隆年间福州名士林雨化先生(字希五)及其同道好友们共同的躬行化育直接相关。清道光庚寅年(1830)刻印的《林希五先生集》汇编了雨化公的诗歌、古文和时文,从中可以了然林希五先生的道德文章对一代士风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清代中后期以来,福建福州走出了众多影响中国社会各界的文化精英,如梁章钜、陈若霖、林则徐等等。彼时的福州之所以能够孕育出丰沛刚毅、文采斐然的一代士风,这与乾隆年间福州名士林雨化先生(字希五)及其同道好友们共同的躬行化育直接相关。清道光庚寅年(1830)刻印的《林希五先生集》汇编了雨化公的诗歌、古文和时文,从中可以了然林希五先生的道德文章对一代士风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3.卷二《吊黄学士三首》(其一):"世德无双誉,诗豪第一评。"注云:"‘世德’二句:黄先生人品高尚,诗歌豪俊,道德文章,天下第一。世德:祖上及本人均有美德的人。《文选·陆机〈文赋〉》:‘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第179页)《笺注》注解典故较详,而此处恰恰遗漏了比较重要  相似文献   
5.
一日之间,季羡林和任继愈两位先生遽然而去,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悲痛。季老和任老都是民盟的前辈,是高山仰止的学问大家,更是遍被华林、为人师表的典范。两位长者,从容而平静地走了,而无数人追念他们,我想,这乃是缘于他们的道德文章,他们执著学术,淡泊名利,宠辱不惊,和那种无待于外的大爱之心在感动着人们。  相似文献   
6.
张文浩 《兰州学刊》2011,(10):129-133
道德文章"不仅可以从个人角度来指涉其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亦可就历史文化的角度,指一种文明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文艺成就的有机集合。宋儒道德文章特指其道德理想、道德实践、思想智慧、事功实践、文艺成就等多种要素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具有实践的品格特征和辐射性影响。由于宋儒以宗教信徒般的热忱和执着,唤起人类活动包括文学活动中的道德意识、忧患意识和历史文化意识,追寻成圣之道,重视身体力行,践履不已,力求德言一致、文行相契;因而他们的伦理道德和生命之美相互内化、集于一身,其人格魅力得到感性呈现;落实到现实生活中,便是践履精神的美学呈现。把握践履精神,便成为研究宋儒道德文章的学术理路。  相似文献   
7.
天地君亲师。师生关系,乃人生重要关系。其潜默移化、润物无声,不仅构成师道尊严,亦是教化力量重要一部。 近代以降,报馆、学堂、网络等传递新知之管道蓬勃发展,现代化的风起云涌,教育产业(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如火如荼,给师生关系带来诸多影响。师道尊严,道德文章,不再铁板一块。所谓“学子进德修业,莫要于亲师”(熊十力语),也不那么牢靠。与此同时,教书育人的日益职业化,使得不少老师将教书育人视为“稻粱谋”之具。一堂课四十五分钟下来,学生即与自己身心全无干涉。  相似文献   
8.
齐小玉 《云梦学刊》2007,28(6):5-16
齐思和,1907年生,早年就读于南开大学、燕京大学,1935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担任燕京大学历史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世界古代中世纪史、英国史、美国史、史学理论、先秦史等研究。2007年6月7日,“纪念齐思和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刊特为发表研讨会纪要。  相似文献   
9.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韩愈因批评时政 ,迁谪荒僻的阳山、潮州。对他这两次迁谪期间的作为 ,学术界分歧较大。据考证 ,韩愈在迁谪期间的作为光明正大 ,德操高洁 ,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提倡古文运动方面的贡献是卓著的。全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论述 :一、关心时弊 ,积极参与思想文化领域论争 ,遏制宗教的危害 ;二、履仁践义 ,惠政爱民 ,兴教育才 ,重情敬谊 ;三、笔耕不辍 ,杰作层出 ,推进了古文革新。同时 ,还以确凿翔实的论据批驳了“韩愈是反对永贞革新的保守派”,“迁谪期间改变了原来反对佛教的主张”,“吹捧宦官”等论调 ,指出这些均属不实之词  相似文献   
10.
贾植芳有自觉的现代知识分子意识,一生上下求索、历经磨难,其观念和经历使得他对比较文学研究有独到而深刻的认识;他强调文学研究要有世界眼光,认为比较文学研究应该与社会生活和生命体验密切相关,应该有助于中国现代精神世界的建设。这些思想对解决目前比较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很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