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策划人小语2014年,即将落下帷幕。世间世事起起落落、兜兜转转间,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人们悉数经历。作为看客的我们,或唏嘘长叹,或心生怜悯,或疯狂点赞……然而,面对生活,没有谁能够只做看客,因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读别人的故事,感悟自己的人生。本期,我们将带你一起回望2014年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细细思量爱情、婚姻与家庭,共同思考到底该如何爱,又能从中领悟到怎样的生活启示录。  相似文献   
2.
郎咸平 《经理人》2007,(2):49-49
纵观现时的美容护肤产品行业,行业内的各间公司都各出其某,但是真正成功的故事只是寥寥可数。我认为成功要诀一以概之,就是把握行业本质,再加以适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姚纪纲 《晋阳学刊》2004,1(5):45-47
交往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以人为本是贯穿于人的各种交往实践活动中的首要的伦理原则;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我关系的基本宗旨;作为新发展观的核心,它对于我国社会现代化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佳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学界围绕"普世伦理"而展开的关于道德金律的争论,都集中于道德金律所教导的"将心比心"是否可能的问题上.但是无论反方还是正方,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个人主义为前提.个人主义因为对个人的抽象理解,而使得我们难以理解道德金律所包含的人与己的沟通、理解、体谅和宽容.要理解道德金律的内涵,我们有必要揭示个人主义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5.
经典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精神以道德的心理发生机制和人人间的心理联想律为基点,通过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换位思考及“人”、“己”之间身——心的反观,使己之语言行为的合理性在他人的言行中得以确证,在互相尊重、宽容、理解的基础上体悟自身的道德责任,从而表现出作为“道德金律”在人际关系调节中特有的亲和效应。  相似文献   
6.
1.不入侵:要明白儿子家的女主人是媳妇,到他们家去,提前打个招呼。 2.不苛求:不要抱怨儿媳不会做家务,更不要抱怨儿媳让儿子做家务,他们也需要在不断学习中成长。 3.心中一杆秤:不掺和儿子、儿媳妇的矛盾,小两口吵得再凶,也只是内部矛盾。当婆婆的一插手,反而使矛盾扩大化。  相似文献   
7.
以价值律为中心,可以把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分为三个类型。1·以道德律为指导,谋求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公共利益(儒家的德治主义);2·以非道德的铜律为指导,谋求社会和谐(墨家的功利主义);3·以反道德的铁律为指导,最高统治者奴役和驱使各级被统治者,谋求自身的最大利益(法家的极权主义)。  相似文献   
8.
田辰山 《文史哲》2012,(1):33-47
在人文意义上,"金律"与"忠恕"可谓中西思想传统中最为接近、最具备构和之可能性的理念,为中西文化真正的会合之点,有着成为人类发展"地球村"共享哲理的基础。"金律"区别于"忠恕"之鲜明特点为其超绝性与二元性,而"金律"要成为"全球性伦理",需经去超绝性与去二元性的转化。"忠恕"之鲜明特质是其非超绝性与非二元性,也即"一多不分"或"心场"结构,"忠恕"在实用性上接纳、包容具超绝性、二元性的"金律",可消解其挑战性逻辑,与其创造构和局面。"设身处地"作为"金律"与"忠恕"之共同点,基于逻辑的非绝对性。"忠恕"与"金律"二者虽来源殊途,却可九九归一,实现构和。  相似文献   
9.
道德金律、恕忠之道与儒家伦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一准则在西方基督教伦理学中被称为道德金律,在东亚儒家伦理学中被称为忠怒之道(本文建议改称恕忠之道,理由见文中讨论)。本文从对基督教道德金律现代命运的讨论反观由孔子首先倡导的恕忠之道,并试图指出中西方对伦理学基础的思考路向的根本不同:与基督教道德金律的神谕本质相违,孔子的恕忠之道从一开始就是人间之道;基督教的道德金律揭示出西方绝对律令型、规范性伦理学的本质,孔子的恕忠之道作为人间之道则彰显出儒家教化型、示范性伦理学的本色。  相似文献   
10.
道德、社会价值观念和规范的社会特征是十分明显的。它们应该被理解为"标准的解释结构",以规范的方式或者描述性认知的方式被加以运用。这两种方式都是"有效的",并且都与特定的文化有关,虽然事实上有许多价值观念是跨文化的,比如所谓的"道德金律"。在儒家思想中,关于相互关系的准则(恕)在相当正式的通则中是一个最核心的准则,也是与其他准则和价值观念(仁、忠)紧密联系的一个"元层次"的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