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36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分别对每个人的命运进行了隐晦的暗示,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十二钗的判词并非十二首,而只有十一首。原来,曹雪芹是将林黛玉与薛宝钗两个人放在一首判词中,原诗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诗的第一句和第四句是写宝钗的,而第二句和第三句是写黛玉的。笔者认为:曹雪芹之所以将钗黛二人的判词合为一首,绝非疏忽,而是作者有意为之。其原因可能有三个:⒈钗黛两人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密不可分的,两人共属一个判词,可以增强这种感觉。⒉钗黛两人的性格和命运迥然不同,放在一起可以形…  相似文献   
2.
排座论次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十二金钗”的入选 ,基于封建末世大家族的各种悲剧类型 ,但又着重强调了“十二金钗”的门第和出身 ,“十二金钗”的序列先后又体现了曹雪芹的爱憎情感和道德评价。通过对《红楼梦》“十二金钗”的入选和序次的考察 ,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曹雪芹思想及创作心态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2月19日,由著名批评家顾丞峰策划的"何琦作品展"在南京艺事后素美术馆开幕。何琦是著名的旅美艺术家,原为南京金陵神学院教授,他成长于南京,曾经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德国汉堡艺术学院,获艺术学博士学位,是中国基督教界的第一位艺术学博士。画展开幕式是在南京金陵神学院唱诗班吟唱的圣咏乐声中开始的,这种强烈的仪式感让人找回了久...  相似文献   
4.
爱升 《新天地》2012,(4):11
2011年底,张艺谋的一部《金陵十三钗》再次轰动中国影坛。在人物塑造方面,电影中的十三妓女与旋律优美的古曲《秦淮景》交相辉映,意味深长。一部电影的幕后故事,常常鲜为人知。这些"谋女郎们"大都是85后或90后,没经生活历练,却能把观众"带入"到旧时代的生活味道里去,让大家看到旧社会的风尘女子。这幕后就有著名艺术家——八旬影后金雅琴老师的功劳。这还要从60年前的一部话剧说起:  相似文献   
5.
关继尧 《老年人》2012,(5):34-35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在2012年新年第一周里,票房收入突破5亿元大关,成为2011年度华语影片年度座次冠军。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这部巨片后面,有一位八旬老人的辛劳付出为影片增色不少,她就是被人们称为"影后"的金雅琴。  相似文献   
6.
7.
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著名学者衡阳王夫之(号船山)以其毕生精力从事著述。本世纪四十年代,先师衡阳马宗霍先生曾以衡阳刘氏、邵阳曾氏所藏王船山遗著之钞本20种,与清同治四年(1865年)曾国藩、国荃昆仲刊刻于金陵(今南京市)节署之《船山遗书》(下文简称“金陵本”)对照,录其异文,附加接语,撰《<船山遗书>校记》二千八百余条,惜乎未予刊布。我在整理编校岳麓书社出版的《船山全书》时,曾有幸亲睹马先生《校记》,于参照校勘时,甚觉胜义缤纷,若概而言之,马老《校记》精确之论约有以下几方面。 一、明乎遣词所本 例如…  相似文献   
8.
蔡纪风 《船山学刊》2022,(1):117-128
在清代文化政策的高压之下,《明夷待访录》始终处在思想潜流之中。道咸之际,《明夷待访录》在广东和江南重新刊刻,这些刊本的背后代表着抄本的积累以及学者思想旨趣的转移。新见薛福成和袁昶的抄本以及其他《明夷待访录》抄校本,不仅体现了抄本与刻本的接力,更展示出咸丰以降士人群体转相传抄《明夷待访录》的盛况。同治年间以金陵书局为中心,士林形成了抄录、阅读和讨论《明夷待访录》的新风尚。然而学人对《明夷待访录》中的制度设计充满了困惑和异议,对其的否定和批评构成了时代的一般看法。撰成于清初而到晚清大放异彩的《明夷待访录》并非百年无闻,而是以抄本形式隐隐流传,士林对其的认识亦曲折多变。借由多部新见《明夷待访录》抄本,不仅可以一窥抄本文化中展现的思想活力,同时可见清代中后期士人政治理念的分裂与变异。  相似文献   
9.
孙蝶平 《老年人》2012,(11):42-43
司徒雷登是美国传教士、教育家、外交官,但他热爱中国,一生大部分时间以中国为家。司徒雷登在中国办了27年教育,是燕京大学的创办人。他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燕大之父司徒雷登的父亲是在中国的美国传教士。1876年6月,司徒雷登出生于杭州,1904年开始在中国传教,曾参与创建杭州育英书院,1908年被委派到南京金陵神学院任希腊文教授。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