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65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55篇
社会学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读《围城》中的女性知识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钟书的<围城>作为一部意蕴丰厚的长篇小说,其所表现的生活内涵,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索及其独特构筑的"艺术世界",并不是一种、两种批评方法就能解读清楚的.本文主要从女权主义角度分析文本中几个主要的女性知识分子角色中蕴含的价值,探究作者是如何运用古籍典故和哲学、心理学等学科,不露声色地将20世纪20、40年代之女性解放进行批判与消解.  相似文献   
2.
后村的写景诗是一个不断渐进的过程,首先是接受王维、姚贾和四灵的过程;其次是接受韩愈、孟郊等人的过程;最后是一个熔铸议论,超越写景的过程。后村写景诗的特点首先是直书所见,绝无“滑溜机械”的缺点;其次,后村出游时对古人的碑帖和题诗尤为感兴趣,总是一目十行地诵读或者长时间地把玩。因此,后村的山水诗充满了浓郁的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3.
《围城》比喻的审美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秀芝 《学术交流》2005,(6):147-149
钱钟书《围城》中的比喻艺术之所以精湛,不仅因其丰富多彩,更因其意蕴深邃。它蕴涵着汉民族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精警的隐喻结构与通脱的哲理内涵,虚实相涵的哲学理念与相反相成的辩证统一,具象的思维方式与“立象以尽意”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4.
将中国现代讽刺幽默小说荟萃 ,按照其演变发展的轨迹 ,评价鲁迅、老舍、钱钟书在中国现代讽刺幽默小说发展中的地位及其深刻的内在联系。鲁迅以其深刻的现代意识和独特的现代感受 ,创建了现代讽刺幽默小说 ;老舍既继承了鲁迅思想启蒙的题旨 ,又开启了与鲁迅迥然不同的艺术路子 ;钱钟书对文化人作了极其深刻的心理审视和道德批判 ,并推而广之从哲学层面昭示了人类所面临的永恒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5.
钱谦益奉佛之前后因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钟书指斥钱谦益以明朝旧臣投靠清廷,借奉佛以“隐愧丧节”,论定牧斋昌言佞佛,非真奉佛,不过借佛门中人事以“浇块垒”、“自明衷曲”而已。此说并不周全,钱谦益生长于佛教气氛极浓厚之家庭,自其祖辈起,大都崇奉三宝,故钱谦益自童时即习知奉佛,亦常理中事。另外,其常熟宗族中与钱谦益至亲之顾氏、瞿氏及严氏,皆礼佛虔敬之甚。因此可知钱谦益入清前即奉佛,他并非借奉佛而隐瞒投清之隐情。钱谦益对时政之评论,往往于偈佛护法之文字中发微,其要义有三:人主之奉佛与否,与国运之盛衰密不可分;士大夫之谋人军师国邑者,应效佛门僧徒谋浮屠塔庙之诚;为重臣者,宜以明初文臣宋濂之以佛法事太祖为典范。  相似文献   
6.
7.
钱钟书小说文化反思的怨恨的现代性体验主要是对于知识分子的怨恨,他不但怨恨传统知识分子而且也怨恨现代知识分子。钱钟书在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围城与多重怨恨中苦苦挣扎,钱钟书的怨恨就是每一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怨恨。  相似文献   
8.
周晶 《现代妇女》2014,(3):133-133
《围城》是钱钟书的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在《围城》的写作中多多少少的体现了他现实生活中一些原型清晰的轮廓,也印证着文学创作始终要坚持来源于现实生活,来源于实践,同时也反映着现实的理论基础。本文主要是通过了对于钱钟书创作《围城》之前即其35岁前后的人生经历的介绍与分析,联系他的《围城》文本信息来探讨《围城》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9.
符号学不仅是当前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显学,而且也是当今诗歌研究的重要方法,只是在中国国内,很少有学者做这方面的尝试.但有一个例外:钱钟书先生多次在讨论中国古典诗歌时应用符号学的观念,可惜的是至今这笔宝贵财富没有人加以阐释和发展.介绍罗曼·雅克布森、罗兰·巴尔特、R.P.布拉克墨尔、迈克尔·里法台尔等人的符号学诗歌研究,并将国外的研究与钱钟书的观念作对照,用中国当代诗歌中的例子,说明这些原理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0.
易艳辉 《今日南国》2006,(16):18-20
他是清华大学第一位壮族毕业生,与钱钟书、乔冠华是同级同学。是国内目前健在的最年长的清华学长,现年105岁。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扎根百色革命老区教育事业,学生遍布海内外。他一家四世同堂39人,有14人从事教育工作,是名副其实的教师之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