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晚清以后,我国的传统白银货币制度历经近代化变迁和整合,最终由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了其制度安排与创新的变革过程,从而为继续改善我国国内的金融和投资环境、整顿国内货币流通秩序、推动我国货币制度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洗涤心灵     
明朝有一个叫董京的人在京城为官,有一年山东大旱,董京被朝廷派往山东指挥军民抗旱,因抗旱有功,董京回京后被朝廷重赏,官升一级。但就在自己的先进事迹被民众广为传颂的时候,董京却出人意料地向朝廷揭发自己的问题,自己以前曾截留过朝廷下放的救灾银两,并把截留的银两如数退了出来,要求将功赎罪,不要升自己的官。事后.有人说他傻,说朝廷并没有知道他曾截留救灾银两的事,为什么还要在自己大红大紫之时揭自己的短?对此,董京是这样说的:“山东大旱,颗粒无收,民不聊生,  相似文献   
4.
5.
生息银两与乾隆时期的通货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清代财政经济状况,主要依据<清实录>等官方资料,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文献分析方法,讨论了乾隆时期生息银两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内在过程、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特点等问题.研究表明:乾隆时期投入市场的生息银两资金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远迈前代.其投资方向主要集中于货币金融与消费品流通领域,资金出路狭窄,在乾隆前期引发消费品需求激增;货币资金通量激增;白银通量增长大于制钱通量增长;在追逐"铸息"和"平抑钱价"的货币政策驱动下,酿成中后期"银贵钱贱"的通货膨胀局面.生息银两既促使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后者也对前者发生反作用:商人对"发商生息"库帑的态度会受到银钱比价变动影响,在通货膨胀严重时甚至拒贷帑银或拖欠库帑本息.乾隆时期通货膨胀虽严重,但制信誉较高钱依然,货币体系的完整性尚存.  相似文献   
6.
7.
在阅读清朝末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前的文艺作品、文献资料时,我们经常遇到"银两、大洋、银圆、银角子、银毫子、铜元"这些现代早已不再使用的货币名称。特别是银圆、大洋等。  相似文献   
8.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依据<清实录>等官方资料,运用文献分析方法,深入讨论了乾隆收撤兵弁婚丧恩赏生息帑本的时间、条件及其善后诸问题.认为经过乾隆有计划有步骤地收撤和调整,奠定了嗣后百余年生息银两制度管理运行的大体风貌.  相似文献   
9.
宋伦  李刚 《江苏社会科学》2007,5(2):223-226
本文以山陕会馆为例,分析了明清以来工商会馆"会底银两"产生的原因及其性质,探讨了"会底银两"转化为资本灵活多样的运作方式及其及所带来的工商会馆性质的部分质变,揭示了工商会馆所包含的市场化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