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1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清末预备立宪 ,对中国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它的评价 ,历来论者说法不一 :指为“骗局”的 ,无疑为预备立宪的最终失败作了精当的概括 ;确认并非“骗局”的 ,却又认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 ,清政府选择立宪作为适应社会要求的方案 ,注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有鉴于此 ,本文拟就清末预备立宪的缘起与失败略作论析 ,以窥历史事实的全貌  相似文献   
2.
预备立宪时期,在一部分官僚立宪派的推动下,清政府起初选择了日本式的二元君主制度政体,但后来由于形势的变化不得不向议会君主制政体转轨.就当时中国的情形而言,选择二元君主制政体有其历史的合理性.而议会君主制政体尽管是西方长期以来一种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但对当时的中国而言却很难说是最佳的政体选择.  相似文献   
3.
胡琦 《天府新论》2019,(1):70-80
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中世纪英国法治兼容并包,融日耳曼法、教会法、罗马法和普通法之思想精髓于一体。日耳曼的习惯法使“王在法下”观念深入人心。罗马法和教会法的传播和影响推动英国法治理性化,但带有浓厚的神权政治色彩。在普通法的影响下,英国法治思想日趋制度化。中世纪英国法治思想的演变体现了法律至上和政治民主的双重逻辑。法律至上体现了法与权的关系,规定了王权的法律边界;政治民主体现了官与民的关系,强调民主制度对王权的控制。在观念与制度的交融下,法治观念以制度为载体,制度以法治观念为灵魂,并且形成了“以司法制约权力”、“君民共治”的制度文化。这种独特的法治传统推动英国政制向议会主权和混合政体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袁世凯的美国顾问古德诺与袁世凯的早期关系及其来华后的一贯思想的分析,可以认为古德诺在“洗宪帝制”中起着重要的谋划作用,其事后的辩解也无法否定这一史实。  相似文献   
5.
论以色列君主制发展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色列君主制的历史指从以色列立国到犹大王国灭亡的历史。按照外部形式上的演进过程 ,人们一般将其分为“统一王国时期”和“分国时期”两个历史阶段。本文认为 ,从君主制形态与王权特征等内在根据上分析 ,这一历史进程应当分为三个阶段 ,即氏族部落制遗风大量保留的扫罗王朝阶段 ;君主制走向集权的大卫——所罗门王朝阶段 ;秉承不同君主制传统的南北分国阶段。三阶段的发展历程表明 ,以色列君主制的历史既有与上古时期其他民族君主制产生与发展规律的一致性 ,又有自身鲜明的独特性 ,其原因在于由特定生产关系所决定的、这一民族进入君主制前即已形成的“圣约”观念下的律法传统及其在君主制时期的演变和命运 ,以色列君主制各历史阶段上的特点不仅在当时决定了国家的兴衰存亡 ,而且对这一民族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历史与传统、现代与理性、宗教以及国王个人魅力等四个方面分析了1956年独立后摩洛哥阿拉维君主制统治合法性的基础和来源。作者指出,摩洛哥阿拉维君主制的统治反映了韦伯关于合法统治的三种类型,即合理型、传统型和魅力型,其中,传统型占主导地位并与伊斯兰教紧密相连。迄今,宗教神圣的合法性体现了阿拉维君主制所有统治合法性学说的本质,然而其神圣性也遭到了质疑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英国的立宪君主制是最为典型的,其建立与发展对近代中国宪政历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清末各种立宪思潮风起云涌,在资产阶级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双重压力下,清廷以英国议会君主制政体为模式制定了《宪法重大信条十九信条》。这是中国第一个议会君主制宪法文件,是中国宪政发展的巨大进步。但其还没来得及实施清朝就灭亡了。《十九信条》命运的背后是中国几千年以来形成的文化传统对西方宪政文化的排斥。  相似文献   
8.
曼孔国王恩格瓦缶自1959年开始统治喀麦隆西部的这个小王国。他是农学家,在尼日利亚伊巴丹(Ibadan,尼日利亚第二大城市—泽者注)大学获得学位,先在农业部当公务员,后来辞了工作去接父亲的班。他的政治生涯和商业活动交织在一起,非洲的很多领导人都是这样。他在国民大会里做了很长时间的代表,是执政党的省部主席,同时也是喀麦隆酿酒公司的库房老板,还拥有西北省首府唯一的一家电影院,所以也关心商业利益。他还会亲自照看羊群和农场。当然他最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还是用于治理国家,对传统的皇家服装从不马虎,总是遵守宫廷礼仪。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国家初始时的政体是君主制,从个人权威的君主制发展到公民广泛参与国家管理的民主制,中间还经历了贵族集团的集体统治时期即贵族制阶段。在从君主制转向贵族制的过程中,民主的因素和民主的传统已经开始在古希腊各地萌生;同时,贵族制取代君主制,也建立了集体决策的制度,在阶级和等级社会的新条件下,破除了个人领导的旧制,这一点对整个民主制的进程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我们把这一阶段视为古希腊民主制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自由主义之于俄国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俄语中,“自由主义”和“自由”概念有一个演变过程。官方自由主义是18世纪60年代始流行于俄国宫廷和上层统治阶级内部的一种政治思潮和政治传统,对俄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自由主义在俄国只是势力强大的保守主义和政治激进主义的附属品,俄国自由主义主要关注的是具体实践,而不是理论创建,俄国仅仅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和理论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