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陈思和先生对巴金生平思想的研究是较为全面的,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参与了巴金佚文的搜集、编辑和整理工作,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巴金观。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巴金论稿》、《人格的发展——巴金传》以及《解读巴金》这三篇陈思和先生的著作,浅析陈思和对巴金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东西南北》2014,(1):62-63
与任何评选别无二致,诺奖同样难达所谓的“绝对公正”:政治倾向、创作题材、时代的文学趣味、翻译传播的力度,甚或候选人的国籍种族、性别年龄……如今我们梳理诺奖百年间的20位重磅遗珠,思想的光芒终不被遮蔽。翻开书页,也许是对他们最好的坌己念。  相似文献   
3.
陈思和先生在《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中把"共名"作为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词进行解释。本文对"共名"一说做了考证,发现早在1956年,何其芳先生就在《论阿Q》一文中提出过"共名说"。陈思和先生对于前人使用过的名词,提出一个相同名称、不同含义的概念,并且写进《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而不加任何注释和说明,会造成文学史研究中概念的混乱,作为教材,于后学不利。  相似文献   
4.
更正     
本刊2014年第6期第101页所刊发的《一百二十回完整性新论》一文的作者"陈思和"更正为"刘民红",谨在此向陈思和先生诚致歉意。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新的学科话语,"潜在写作"、"民间"等观念的提出,与世纪之交知识分子话语立场的转移或转型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它是文学史学界对此前关于"十七年文学"与"文革文学"的批判与否定意识的一种反拨,表现出鲜明的人文立场。但是,对"潜在写作"和"民间文本"的过度阐释,会造成文学史写作视阈中整体的失衡,出现由过度阐释所导致的虚构性、为文化研究策略所掩饰的对抗性话语特质及由高昂的主体精神与理论热情所带来的话语的空蹈姿态。  相似文献   
6.
《海藻集》是陈思和教授的一部编年体文集,尽管只辑录了作者数年间的文字,但从中却可看出一个人文知识分子在变动不居的时代的思考、追求和坚守。它是作者深思之后的立言,尽显其卓然一家的学术创见和恢弘气度;而重世的立场与践行的取向,则体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如何承担现实责任,如何进入现实发挥作用的独特体验与感悟。  相似文献   
7.
陈思和的当代文学批评具有广泛的意义,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互相联系着的三点:一是知识分子性,将批评活动的思想背景、精神指归与价值依托建立在对当代知识分子责任的自觉担承之上;二是其批评概念与学术思想的生长性与整体性,迄今其主要的批评概念具有在内在思想上广泛的联系,互相构成一个彼此派生和激活的关系,构成了一个有生命的整体;三是构造了本土化和富有实践性的批评思想体系,对于形成当代中国良性的批评生态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