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文瀚2004年就读于中央美院附中2008年就读于中央美院《冬天的树》在08年中央美院展览"观察与表达"中获二等奖2009年集体创作《大阅兵》获年度中央美院学生优秀作品奖一等奖2010年《女人体》获壁画系优秀作品奖SHMJ:谈一谈你为什么选择壁画专业?张文瀚:在壁画系我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会对西方的绘画体系和材料体系有...  相似文献   
2.
孔见 《中华魂》2014,(23):65-65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按编年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772—前481),现存1.6万多字,略有缺失。它虽简略,但以鲁国为依据,记述涉及这个时期的历史大事,相当准确地记录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社会生活诸方面内容。相传为孔子所作,但据近代学者考证,应是鲁国史官集体创作。也有一种较为可信的说法,《春秋》确是一部国史,因材料散乱,孔子重新编订。不管怎样,这部史书确实体现了儒家的思想,因而被视为儒家的经典之一也就不奇怪了。  相似文献   
3.
革命历史通过亲历者口述记录与工农兵作家书写等形式,试图形成强有力的"主流叙事"的建构。革命历史叙事在20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已初具雏形,但在建构过程中却包含着作家身份的重塑与转型。此外革命历史叙事在当代得以"经典化"的进程中,历史的消解也随着文本的生成而逐步显现。革命历史叙事的样板性建构,以集体创作的思维模式呈现而消解了作家自我的个性,并在左翼思潮退潮后逐渐瓦解。历史消解的加剧与深化,在新历史主义小说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而作家身份焦虑与沉浮的过程,则映射出当代文学沉重而复杂的历史性局限。  相似文献   
4.
以"集体"署名取代个人署名,是革命样板戏的一大标志。对样板戏诸版本进行文本分析,重点比较版本演变中人物角色和情节结构设置变化与作者署名变化的相关性,可以考得样板戏具有"非作者性"。由个人创作者赋予文本的人格化、个人化的元素在集体创作的语境中被消解,文本及人物的非真实性有赖于非作者性,而非作者性又确保了文本及人物的非真实性,两者互为因果。由多个成员组成的集体创作班子之所以能以合作的方式创作出形式与内容高度完整的样板戏,是由于凌驾于创作班子以及其他所有关心并提出修改意见者之上的"全知视角"起了统领样板戏文艺路线和引导方向的作用。集体创作作为全知视角的忠实执行者,旨在通过样板戏的展演诱导观众对剧中正面英雄人物形成自我指涉,这是样板戏的最高审美目标。  相似文献   
5.
宽容与大爱是学术管理的理想境界。学术管理是一种比行政管理更需要用心投入和智慧参与的工作。学术生产不是物质生产的简单翻版。学术生产的特殊性主要有这样几方面:第一,学术生产是个体性极强的一种精神生产。学术生产高度肯定个人的才、胆、识、力,那种靠集团军作战完成的所谓“集体创作”,大多是不值得炫耀的学术垃圾。第二,学术生产的资料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山西老年》2014,(9):66-67
7月22日~24日,汾酒集团离退休人员管理处,组织老年文体团队在汾酒文化广场连续举办三场“激发正能量,共筑汾酒梦”消夏晚会。消夏晚会以振兴企业、弘扬汾酒文化为主题,通过超前策划、集体创作和精心排练,形成老年文体运动大型展演、老年枫叶艺术团汇报演出、老年枫叶乐团来场演出等三大板块。消夏晚会规模大、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势多样。  相似文献   
7.
他用生命托举着儿子的画家梦,然而眼看着儿子即将毕业,他却因晚期癌症倒下了。儿子就读的四川美术学院震惊了!一群饱含爱心与孝道的大学生连夜集体创作了一幅义卖救命作品—《我们的父亲》……  相似文献   
8.
《白毛女》经典地位确立和传播的过程所裹挟着的丰富的政治文化信息,使得长期以来对其的学术批评不仅在当代中国文艺实践方面,而且在社会历史及政治文化等层面都提供了充分的思想空间和争议性的学术话题。因此,从《白毛女》"经典"地位的建构和确立过程及其借助电影、政治外交等媒介和手段加以巩固和扩散的历史逻辑出发,反思"新的人民的文艺"体制下的美学规范与生产运作过程,对认识不断"集体"修改着的"红色经典"及其文艺传统,有着重要的文艺史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蒋玉斌 《学术研究》2006,(9):122-125
徐朔方在鲁迅、胡适、郑振铎等前辈学者关于世代累积型作品论述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明代四大奇书的综合考察提出了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这个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一些学者赞同并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了该理论,也有学者对其立论基础和立论依据提出了质疑。我们认为,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揭示了早期长篇小说编创方式的某些相似性和总体特征,但这一观点本身有其负面影响,而且在应用范围或文学类型上被作了不恰当的延伸。对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进行疏理、讨论和思考,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阐释和评价内涵丰富而又风格各异的中国古代小说。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古代累积型集体创作长篇小说之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永斌 《江淮论坛》2003,(2):118-121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长篇小说的四大基本特征1.不同时期的演化;2.集体创作性;3.主要人物的基本一致性和故事情节的逐渐演化性;4语言文化的特色.这是区分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和个人创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