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24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61篇
管理学   338篇
劳动科学   29篇
民族学   622篇
人才学   399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3026篇
理论方法论   476篇
综合类   7184篇
社会学   1219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66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278篇
  2019年   288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312篇
  2015年   446篇
  2014年   786篇
  2013年   742篇
  2012年   837篇
  2011年   885篇
  2010年   881篇
  2009年   838篇
  2008年   1025篇
  2007年   761篇
  2006年   653篇
  2005年   613篇
  2004年   565篇
  2003年   441篇
  2002年   481篇
  2001年   378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美学有过辉煌的时期,但现在却面对各种责难与挑战。实践美学必须采取开放的策略,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
3.
本文运用比较美学的论证方法,在对中外美学上几种不同的音乐美学观点的评述基础上,提出了音乐美的根源在于:主体感于外物而发出的心灵呼唤的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鲁迅小说中少年儿童的童稚美、性格美、心灵美、行为美和英雄美,表达了鲁迅的美学理想。也表现了鲁迅把文学艺术创作当做人类的童心在更高层次上再现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康德美学在其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出发 ,简要地探讨了康德美学的主体性以及与此紧密相联的关于天才问题的论述 ,并在自然合乎人这一康德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思想基础上透视了这些问题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和西方现代文学接受理论的比较分析,认为,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现代的接受理论在探求文学文本意义上有着两种决然相反的思路一是对作者之本意的执着的探求,一是对读者在解读文本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张扬,这两种理论都有片面性.由此提出了建立当代文学文本解读学的理论构想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适当借鉴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的合理的有价值的成果,加以整合,从而形成具有较大包容性与科学性的文学文本解读理论,即注重历史视野与美学视野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以《荷塘月色》的英译文对原文中单个词语的翻译为例,阐释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杨宪益夫妇的翻译美学思想:要以忠实的翻译“信”于原文的意思、原文的历史文化;翻译作品可以多一点异国情调,因为翻译毕竟是翻译。这一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精通原文的精神内涵,精通原语和译语的历史文化才能译出千古传诵的译文。  相似文献   
8.
《考工记》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科技专著,对它的初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本的考订注释和资料确证上,美学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未成系统和规模,其研究定位也未形成共识;从其时代背景和“工”的文字学考据出发,笔者认为其美学研究定位应是:以“礼”为规定的器物制造应该是什么样的;它又是通过何种方式,使“礼”自然而然地为人们的情感和精神所接受,所愉悦,成为价值观、宇宙观、审美观的显现,成为有“意味”的器物的。  相似文献   
9.
《女性大世界》2005,(4):161-161
冬季华语乐坛的兴奋点持续到了春天,许多华语乐坛的创作人陆续推出新专辑,为乐坛带来了春暖花开的季节。 纵观新年以来的三线单,陶喆,吉王力,宏蔡健雅等音乐人的创作足以令人欣喜,他们对艺术与市场的契合点拿捏得准确到位。许多歌迷对两年前那张充满了人文气质的《黑色柳丁》依然记忆犹新,陶喆以音乐为中介,冷静地剖析一个城市的血脉和神经,尖锐地直指与民生,政策,伦理等相关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共和国成立的最初 10年中 ,时代的光明和对未来的向往形成了最大的权威话语系统 ,而这也就促成了主观拥抱现实的诗人们抽象想象式的自我表现。胡风、田间、贺敬之、郭小川等的诗歌创作 ,从梦幻般的生活想象到生活的抽象化与激情相交融中的诗性阐释 ,体现出了这一时期浪漫主义诗歌审美内涵的构成与演变。他们的诗用时代权威话语所赋予的“现实规范”和浪漫主义艺术策略相融合 ,呈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