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5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薏米是生活中常吃的粮食之一,在各超市、农贸市场等均能购买到,不过,它不仅仅是粮食,也是一味常用的具有利水渗湿功效的中药。中国有个成语薏苡明珠,它来自一段历史故事:东汉名将马援领兵到南疆打仗,军中士卒病者甚多。民间有种用薏米治瘴气(脚气病)的方法,用后疗效显著。马援平定南疆凯旋归来时,便带回几车薏米种。马援在一次战役中病死后,被仇人到汉光武帝面前诬告,说他带回来的几车薏米药种是搜刮来的明  相似文献   
2.
欹器的启示     
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是一位南征北战、功勋卓著的军事家。当他平定南方后,汉光武帝刘秀非常赏识他。《后汉书》载:建武二十年(公元46年)"振旅还京师,赐援兵车一乘,朝见位次九卿。"援自还京师,数被进见,娴于进对,尤善述前世行事。每言及三辅长者,下至闾里少年,皆可观听,自皇太子,诸王侍闻  相似文献   
3.
从当代的行政管理学意义上着,马援在陇西执行的民族羁縻政策,在管理上有了质的突破.在岭南,"悉定郡县为令长也,"用拥护汉朝的骆越贵族和骆越族的平叛将领作为新设郡县的官吏,并且用汉朝法律予以约束.这实际上是民族羁縻制度的雏形,为后来最终形成一套严密、完善的民族羁庶制度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握手史     
正前不久,台湾陆军下士洪仲丘在退伍前被虐待致死一事在岛内引发民怨沸腾。马英九出席洪家于2013年8月4日举行的遗体告别式,当他上完香,想与洪仲丘的姐姐洪慈庸握手时,却"意外"地遭到拒绝。尴尬之下,马英九只能勉强将手搭在洪慈庸的手臂上,以示自己的"诚意"。  相似文献   
5.
穷当益坚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后49年)是汉代一位著名的将领。他幼年父母双亡,由其兄马况抚养成人。他从小胸怀大志,眼光高远,深为其兄器重。王莽时期,马援在军队里当个小军官。一次上司派他率队押送一些犯人,在途中,马援看到犯人们哭得挺伤心,不由动了恻隐之心,便把犯人  相似文献   
6.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平定征氏叛乱,后世附会马援在交趾"立铜柱.为汉之极界".铜柱成为马援军功的代表和东汉王朝南界的地标.但历来有关马援所立铜柱的地点争议不休,对其真实性亦存质疑.唐何履光、马总复立铜柱.五代楚马希范也于溪州立铜柱,明清官方、士人对马援铜柱推崇至极,其政治象征意义已超迈前代,马援铜柱已成为国家统一观念在西南边疆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伏波将军马援信仰是武陵地区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唐宋之际,伏波将军成为国家神系中的显赫神灵.元明清时期,伏波神职功能逐渐泛化,成为武陵地区各族群广泛信仰的地方神.在武陵地区土著族群的家族化过程中,受伏波文化记忆的影响,一些家族形成马援祖先认同,使得伏波神成为家神.伏波神与家神结合,使伏波信仰在武陵地区产生了跨越历史时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南都学坛》2017,(2):16-21
马援南征交趾是东汉时期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然而史籍对其出发地点、行军路线均语焉不详。综合各种史料可知,马援此次南征,当是在晥城平叛之后。其行军路线乃是径直自晥城出发,溯江水而上,再循湘水、漓水至苍梧郡广信县;然后又顺北流江、南流江而下,沿海边陆路进入交趾地区,其道在十万大山以东以南;最后追击二征余党进入九真郡,南至胥浦等地。马援的军事行动限于交趾、九真二郡,并未深入日南地区。马援此次南征的路线,其在合浦入交趾之前皆是循秦汉时期的主要交通路线,马援所走的这条道路,是秦汉时期沟通内地与岭南、交趾等地区的常道,这样的选择,也与马援行军所要求的时效性、信息通达度等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9.
隗嚣是王莽末年东汉初年割据陇右的枭雄。当时,其帐下汇集大批人才,其中的马援才兼文武,颇受隗嚣器重。后来马援东归光武,出计灭嚣。本文旨在探讨他们关系由挚友、主臣到仇敌的发展过程,以期揭示择友和择主的矛盾冲突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东汉马援请通(米尼)冷道上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经注>卷37所载马援请通尼米冷道上书屡被讲滇越交通史者所引用,却无人对这条史料的可靠性作过考究.这条史料虽未见于<后汉书>等正史,但马援在平定二征之乱后上书中央请从交趾进兵云南击栋蚕的可能性极大.为达成其愿望派员对行军路线做实地考察亦为情理中的事,而在他上书之前滇越间已有道路相通,又有前汉全国舆图和分郡地图可资利用,故在上书中描绘出一条行军路线并非难事.因此,<水经注>的这条记载应是信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