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
徐琰 《职业时空》2008,4(9):136-136
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是俄罗斯20世纪诗歌史上最优秀的一位诗人。1912年,马雅可夫斯基以其独立特行的风格登上历史舞台,在他短暂的18年创作生涯中,留下了长诗十四首,诗一千三百余首,此外还有许多诗剧、电影剧本、论文、演讲稿等等。他所创作的诗作犹如一簇绚丽的花朵在诗林中绽放,给人以眩目的审美感受。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早已为世人所熟知,评论文章很多,然而学术界对诗人早期诗歌语言和形式创新性的研究还明显缺乏。本文通过梳理学术界对诗人作品研究的不同切八点来探寻诗人早期诗歌研究的新视角,分析论证用形式主义诗学观来解读诗人早期诗歌创作特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邹建军  李志艳 《江汉论坛》2008,1(2):139-143
贺敬之虽然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诗体形式,但只有楼梯式是最为引人注目的;这种艺术体式虽然有中国诗歌艺术传统的因素,但主要来自于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以及法国以阿波里奈尔为代表的绘画流派,三种艺术资源共同构成了贺敬之楼梯式诗歌的"观感的艺术"、"吟唱的艺术"和"力感的艺术"的特征,并以此成为其诗歌艺术的生命之源.本文主要从贺敬之楼梯式诗歌的艺术来源的角度讨论其构成要件,并对其艺术构成中的种种中外因素作出分辨与评价,以期对中国诗歌艺术的未来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马雅可夫斯基在新中国“十七年”形成影响事实的同时也受到“十七年”现实语境及传统文化的过滤,以郭小川、贺敬之为代表的“十七年”诗人在热情宣扬马雅可夫斯基的同时,其接受行为已然发生了变异。由于深受苏联对马雅可夫斯基带有选择性介绍的影响,我国文艺界忽略了其未来主义思想中的分裂性、虚无性及俄罗斯民族文化中一些固有的悲剧性精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马雅可夫斯基诗歌的误读。马雅可夫斯基对“十七年”诗人的影响并非“直接而深远”,而是具有一定的间接性、复杂性和浅层性。  相似文献   
4.
5.
安徽省刘钦贤;天津市李秀娟;湖北省江岳、李道林;湖南省邵水等诸位诗友:今天,给大家介绍一首我特喜欢的诗——到处是金子……作者白连春  相似文献   
6.
走向世界的彝族诗人吉狄马加吉狄马加自从调离故乡大凉山,到成都、北京、青海担任领导职务,担子越来越重,工作越来越忙,但不论公务如何繁忙,他始终钟情于缪斯。他是"一个始终把诗歌视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命方式的人",凭着把"诗歌作为人类精神殿堂重要基石的一种坚信和肯定",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坚持写诗,而且越写越好。直到最近几年,他还在百忙之中连续推出《我,雪豹……》《致马雅可夫斯基》《大河》等长诗力作,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30多年来,他在国内外获奖28次。他的作品集除在国内用汉文和彝文出版了24部之外,在国外已有几十个国家用40多种语言文字翻译出版90多个版本。  相似文献   
7.
在不断创新中追求不朽--马雅可夫斯基未来主义诗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俄国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早期 (未来主义时期 )大量的诗歌创作的分析研究后 ,指出马雅可夫斯基的未来主义诗歌体现了作者追求创新与不朽的伟大创作气魄。马雅可夫斯基未来主义时期的诗歌创作主要是抒情短诗和五部长诗。其不断追求创新与不朽的特点与作者的性格有关 ,他精力旺盛 ,渴望创新 ,同时又特别希望在当代生活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这些体现在他诗歌创作中 ,便表现为竭力追求创新与不朽 ,这一总体特征在其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均有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一、零落成泥碾作尘1930年4月14日,随着一声枪响,被称之为苏维埃“红色经典诗人”的马雅可夫斯基告别了人世。马雅克夫斯基曾说-“人必须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去。”言犹在耳,他却没有勇气活下去了。  相似文献   
9.
马雅可夫斯基曾是文学史上一个响亮的名字,是前苏联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他欢呼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称之为"我的革命"。在苏维埃政权最艰苦的时期,他写诗、画宣传画,坚定地捍卫年轻的国家。但诗人在爱情上却屡受挫折,没能与心爱的女人结合。脆弱的他最终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结束了他不幸的爱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