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启蒙辩证法”构成阿多诺、霍克海默启蒙批判的核心内容,尽管有其深刻与独到之处,但他们把对理性的局限性的批判变成了对理性的绝对批判。对启蒙的批判早在启蒙时代即已开始,哈曼与雅各比对启蒙运动的哲学基础的怀疑所显出来的思想深度并不亚于“启蒙辩证法”; 启蒙理性并不完全等于神话,它还具有“综合—分析”的方法论优势,这种优势导致霍布斯与孟德斯鸠的政治自由主义;启蒙理性也并不必然导致工具理性,对工具理性背后的科学主义、资本主义工商逻辑的批判如果依托一个混沌不明的价值立场,将无法预言与建构未来。  相似文献   
2.
论德国哲学的神秘主义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林 《文史哲》2004,1(5):128-133
德国古典哲学以其深刻的思辨和晦涩的语言而著称,与前此的英国经验论、大陆唯理论以及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种德国式的思辨理性或辩证理性与中世纪以来的德国神秘主义传统有着密切的思想渊源关系。从艾克哈特的神秘的"心灵之光"到马丁·路德的内在自由的自我意识,再到雅各·波墨的深刻诡异的"神智学",都包含着一种在最高的神秘意识或认识中实现对立面的同一的思想,这种思想成为德国古典哲学中辩证理性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3.
全面和准确地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辩证思维,用科学的思想方法认识和处理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各种关系,防止任何形而上学的观点和偏向。一是要辩证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正确认识构建和谐社会在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二是要辩证把握和谐与不和谐的关系,在矛盾运动中不断促进和谐因素的增长;三是要辩证把握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四是要辩证把握均衡与非均衡的关系,正确认识和科学运用治国理政的战略策略;五是要辩证把握活力与和谐的关系,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22,13(8):1-12, 153
基于共同性意识构建的铸牢要求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吸附力和统摄力,一多辩证的基本问题关怀容括了人群社会之中“一”和“多”问题的共同存在。费孝通所提多元一体格局有着范围上的伸缩性,从个人到民族,再到世界性的存在,这种伸缩范围所体现出来的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共同性意识的建构需要基于多元一体的理解来构造出一体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世界将会朝向一种互惠共荣的文化自觉,这需要从中国文明立场上看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多元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可能。从人之向善的共同性追求上寻求共同体价值的实现,这种文化自觉将会有助于以共同性意识构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下的构造与铸牢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翻译批评作为翻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翻译学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检验作用。作为一项活动联系着理论的完善和翻译活动实践的展开,备受理论家和学者的关注和反思,意义和价值深远重大。在此过程中把握做好翻译批评的"度"尤为重要。本文拟从翻译批评者和被批评者(译者)的关系;批评方法的把握和选用;评判标准设定等三个角度对此问题作一些讨论,以对翻译批评者在进行翻译批评活动中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主要理论贡献。它自前苏联传入我国,经历了三个传播时期:对《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学习、理解和介绍时期;自然辩证法理论在我国加速传播并被确认为独立学科的时期;自然辩证法在我国大发展时期。《自然辩证法》在我国的传播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科学哲学(含技术哲学)、科学思想史等诸多学科的发展,使人们把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同社会科学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对我们今天着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不搞争论”的观点具有特定的含义。不搞争论是不搞无谓的、无效的、无用的争论 ,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但在应该争论的问题上 ,就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一争到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地把握和实践了邓小平同志关于争论和不争论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8.
马金平  杜友君 《河北学刊》2002,22(2):112-114
新闻策划是近几年来新闻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为理论基础 ,从主观与客观、现实与历史、现象与本质等方面对新闻策划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Recognition of the usefulness of critical social analysis for gerontology has been increasing just as a range of new problems, ranging from globalization to the anti-aging movement, are posing fresh questions about ideology, legitimation and inequality for the study of aging. Such problems and questions represent the negative moment of critique in the theory–practice dialectic. As is generally true of critical theory, in critical gerontology it is rare to find research that reflects a positive movement toward emancipatory change. Yet gerontology is one of the fields that offers special opportunities for critiquing the status quo of aging and elders in society, envisioning new possibilities for aging and developing practices that produce positive chang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ovement of our own thinking and work, away from a primary focus on analysis and critique and toward an embrace of the possibilities of generating and sustaining change in organizational care settings. We argue that principles of critical developmental and social theory can be used to reframe the concept of care, and we describe briefly how the methodology of action research can be applied in efforts to create new opportunities and possibilities in the everyday experience of elders in long-term care. In our work, we are learning how a constructive theory–practice dialectic can be initiated when critical principles are applied to a practical and urgent domain — the domain of interpersonal care within long-term care institutions for elders.  相似文献   
10.
宋皓琨 《阴山学刊》2008,21(6):22-29
苏轼辩证诗学思想的不同构成情况:即A然而B模式,如“质而实绮,癯而实腴”;A而不A’模式,如豪俊而不放诞、奇而不夸、清而不寒;亦A亦B模式,如清雄、清劲、清拔等等。苏轼辩证诗学思想的出现有着哲学、文学以及现实生活等多方面的原因。苏轼辩证诗学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