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美  益卓 《民族学刊》2018,9(3):65-72, 117-119
从藏族古代文化的视角来看,金器太阳神鸟图似乎与斯巴嘎巴和迥瓦风轮的观念有关,斯巴嘎巴和迥瓦风轮观涉及藏族本教的空间时间观和宇宙本体观。斯巴嘎巴是藏语的汉语对音,指空间和时间。迥瓦是藏语的汉语对音,指风火水土四元素。风轮是藏语的汉语意思表达,指“风”为元初原动力的宇宙形成观。在藏语言里,黄金面具实为金面。古藏人非常重视头发及其发型,即便是对死者补妆也是如此,在为死者补妆时,发辫被排在了补妆12点数的首选位置,且头发与绿松石相对应。  相似文献   
2.
诗歌主要是表达诗人思想、抱负、志趣的文体,侧重于表述内在心声。但文学中呈现出的“声音”却是非常复杂的,未必是作者本人的真实声音,有时是寄托的声音,美国汉学家孙康宜把这种仿若戴着“面具”不以真实面貌示人的文学现象称为“面具”美学。晚唐诗人李商隐受党派之争牵连,政治上徘徊彷徨表现,在诗歌中欲言又止、隐喻深婉,内在心声隐藏在“面具”之下,反而成就了诗歌含蓄蕴藉之旨、神秘朦胧之韵。  相似文献   
3.
面具禁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是一种民俗事象 ,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 ,面具禁忌便是其中之一。面具在一般人的心目中 ,是神灵、鬼魂、祖先的化身和载体 ,它既是神圣之物 ,也是危险、不祥之物 ,由此产生了对面具的禁忌。本文广泛介绍了国内外存在的面具禁忌现象 ,并着重对贵州撮泰吉面具、傩堂戏面具和地戏面具的禁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网络的普及使得IP地址越来越少,文章将从IP地址的角度出发,介绍一种在网络几何结构上实现网络的分组管理的方法——子网划分。  相似文献   
5.
Located just north of Hong Kong, Shenzhen, the largest and oldest of China's Special Economic Zone (SEZ) has been both a project and symbol of post-Mao modernization. In this paper, I trace how the Shenzhen built environment mediates images and experiences of ‘Hong Kong’, arguing that transnationality in the SEZ is an everyday practice where tradition, colonialism, and the Cold War provide raw materials for the local reworking of the chang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nese state apparatus and finance capital. My story has a double focus: the ideology of urbanization as modernization and historic preservation. On the one hand, the ideology of urbanization-as-modernization legitimates a spatial order in which the rural is always posed to be superseded by the urban. Both the rural and the urban are empty signifiers that are created through comparison and deployed to guide action. In this important sense,‘Hong Kong’ has been urban with respect to rural ‘Shenzhen’ (formerly Baoan County), even as ‘Shenzhen’ has been urban with respect to the Chinese hinterland (neidi). On the other hand, historic preservation domesticates ‘Hong Kong’ as Shenzhen's past through the figure of Xin'an County, the geographic predecessor of both Shenzhen and Hong Kong. These complimentary displacements produce a nostalgia peculiar to the SEZ: a desire for a past that entitles contemporary Shenzhen residents to Hong Kong's prosperity. This nostalgia is structured with reference to a shared origin - Xin'an County - where Hong Kong's postwar history (1950–1979) becomes the past that Shenzhen (rural Baoan) would have had, if not for a cruel twist of socialist fate.  相似文献   
6.
论《蝇王》中涂花脸/面具的象征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蝇王》这部小说情节看似简单,但却蕴含了广阔的阐释空间。小说深邃的内涵主要得自于威廉.戈尔丁所运用的大量象征手法。本文着重探讨的是这部小说中为诸多学者所忽略的一个重要意象——涂花脸/面具——的象征意义。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涂花脸/面具(Paint/Mask)不再仅仅是杰克邪恶行为的遮羞布,它逐渐成为人类本性中普遍存在的恶的象征。这一意象对于理解戈尔丁小说人性恶的主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男性作家,宁肯小说以“超性别”的视角,对两性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索与思考,展现了各种形式的性革命给婚姻制度带来的冲击以及当代社会两性关系的多样化发展态势。从传统婚姻对女性的桎梏,权力对女性身体的强行侵占,女性对男权制社会中不平等的两性关系之反抗,具有探索性质的“拜访式同居”,对最本质的两性关系的追寻,到对理想的两性关系模式的探索,宁肯写出了变动中的两性关系,几乎囊括了当代社会各种两性关系模式,展现了转型期中国社会两性关系的多元化与复杂性。其中,宁肯既自觉地克服了男权意识,超越了性别壁垒,又在文本中努力践行他的性别观。  相似文献   
8.
项羽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浓墨重彩描写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项羽形象包含了深广的历史内容,体现着社会人生的本质,他是分裂中挣扎的悲剧典型。透过项羽的文本层面,我们不难发现在他的身上饱含着作家的深情,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和审美观照,项羽是戴有“人格面具”的人物。  相似文献   
9.
当代影响较大的四部少女题材电影——《十三岁的少女》、《成人仪式》、《成长教育》、《裂缝》揭示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建构女性性别身份的焦虑。作为由童年期向成人期过渡的特殊阶段,少女身心的急剧变化,使她们的自我性别意识开始觉醒,并通过对身体的展示及面具的伪装来模仿和凸显女性气质,试图操演和建构女性自我的性别身份,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困惑和自我觉悟,冲击着成长这个永恒的话题。性别冲突是人类的基本冲突之一,女性要为证明自身存在的意义而作抗争。对于初涉人世的少女来说,以主动的姿态确认自我,接纳自我是走上社会舞台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
苏珂 《学术探索》2012,(7):161-164
傩戏作为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分支和载体,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至今仍在许多地区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从傩戏的艺术形式,即表演、舞蹈、造型等入手,尝试探讨艺术与审美对于傩戏的传承与演化的功能性作用,并尝试从傩戏的起源与发展中,进一步分析和揭示傩戏的象征性的功能意义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