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49年至1976年的当代诗歌集体化写作阶段,颂歌建构起了自身独特的传播消费方式和文本形式.工农兵群众作为意识形态的中介,介入并主导着诗歌的生产、传播、阅读和批评等各个话语实践环节,内在地规约了民歌形式的制度化进程.工农兵诗歌及其民歌形式的试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中国创新现代文化体制和追求现代文化的民族化发展道路这两个向度的战略考量,同时也为当前诗歌重建中的"新诗二次革命论"提供了足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超文本阅读的模式与效果——一项基于元认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文本是文本的电子表现形式,其阅读需要读者和文本之间的互动及读者的控制。有理论表明,以超文本为媒介的学习特别依赖元认知技能的运用,如监测和控制等。实验采取3×2的组间设计,交叉比较读者在元认知激活或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线性文本和超文本阅读的效果差异,发现学习者在元认知激活的状态下阅读超文本,学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对修辞叙事学修辞效果的研究是修辞叙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效果研究是一个开放的研究领域,作者通过文本在读者那里达到的效果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因此,这种研究带有某种尝试性。对叙事修辞效果的研究首先是对产生效果的基础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效果的诸种因素,然后,对叙事修辞的各种效果再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学成之为文学是因其具有审美功能,在读者脑海中激起鲜明的艺术形象,评价文学翻译时应考虑作者和译文及读者的能动接受。本文从接受美学角度探析读者接受对评价诗歌、散文及小说等文学翻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赵亚珉 《阅江学刊》2009,(2):121-125
《朗读者》以德国作家特有的反思意识,通过叙述一个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以及其中人物命运的曲折变化,揭示了二战后人们对这场战争及其影响的种种思考和困惑,不失为对人类战争的另一种书写。从生死、爱情、文明、罪与罚等视角,阐释该小说的悲剧主题,挖掘其悲剧内涵,评估其文学价值,有助于通过深层次地探讨历史来剖析人性、启迪未来。  相似文献   
6.
鄢明定 《兰州学刊》2009,(Z1):228-230
人教社推出的高中《语文读本》,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都较浓厚,凝结着编写人员的高超智慧和辛勤劳动。其中阅读提示语的写作,同样耗费了编写人员的不少心血,为方便学生阅读提供了有力帮助。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和有待完善之处,主要有:不宜简单抛给结论;启发引导有待加强;语言应力求轻松活泼;内容需要必要拓展;写作体例与放置位置值得斟酌。一套优秀的语文教材,选文和阅读提示等编写者文字,都应力求做到上乘和最佳,从而让学生实现最佳阅读目标。  相似文献   
7.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读者的阅读活动对文学作品意义和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戴西·米勒》是亨利·詹姆斯创作初期一部成功的中篇小说,具有深远的文化影响力,引发了读者的广泛讨论。运用伊瑟尔的接受美学,将作品文本中的读者召唤结构——"隐含的读者"分为语言的缺省和模糊性、情节的缺省以及特殊的叙述视角三类内容进行举例分析,肯定其对实际读者对文本再创造的引导作用和读者的阅读活动对文本意义实现的价值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阅读文本自身所存在的大量空白构成了一个动态、开放并蕴含无限可能的话语结构,它召唤读者通过再创造对其进行建构和填充。这一理论对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只有充分确立和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尊重文本的多元性解读,促进读者与文本的视域融合并创造积极、平等和和谐的师生对话,才能真正使学生在文本意义构建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从而将阅读知识与能力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魏宪超 《现代妇女》2014,(7):284-284
本文以小说《谁是凶手》为例,探讨了事件得不到圆满解决、侦探没有被塑造成英雄人物的玄学侦探小说中,无解也是一种解决方式以及警察或侦探为了让事件朝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而采取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做法从而把读者推到侦探的位置上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旅游翻译的功能和目的性出发,结合旅游文本的特点以及旅游翻译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以探讨旅游翻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