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78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375篇
社会学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苏建交谈判期间,苏俄从其自身国家安全利益出发,采取强行出兵外蒙追剿白匪和坚持长期驻军库伦的作法,来占有当时主权属于中国的外蒙古地区,在外蒙古问题上对华采取了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政策.  相似文献   
2.
列宁逝世以后,布哈林继续坚持和捍卫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结合俄国的实际,针对当时苏联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总结过去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系统地阐发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了关于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发展的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他认为,要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重视市场调节的作用,使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内部、积累和消费之间保持综合平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重温布哈林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发展理论,无疑会给我们以很好的教益和启迪。  相似文献   
3.
李彬 《南都学坛》2002,22(5):14-18
1921年白俄恩琴率军侵入外蒙古,从而引发国内直奉两系军阀一系列的矛盾斗争,使得当时的北洋政府坐失收复外蒙良机,最终导致外蒙从中国分裂出去,进而揭示出北洋军阀置国家疆土于不顾而忙于内争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苏联共产党党内长期过度集权 ,缺乏民主是苏共垮台的主要原因之一。苏联共产党就党内民主建设方面提供的历史教训是 :搞好党内民主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搞好党内民主必须把党的权力中心转移到党的代表大会上来 ;搞好党内民主必须建立健全的党内监督机构。  相似文献   
5.
许刚雁 《阴山学刊》2007,20(1):81-84
德国在二战后被分裂成两个国家,就其外部因素来讲,是由于以美苏为首的大国合作政策在战后逐渐走向对抗并导致冷战的产物,是外部力量施加于德国的结果,而在走向对抗的过程中,美苏在德国赔偿问题上的冲突,是导致德国分裂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苏区 ,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其中反腐败制度的建设颇有建树 ,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中国共产党内、苏维埃政权、工农群众的监察制度和财政经济领域的审计监察制度 ,对于保证党和政权机关的廉洁性起了重要作用 ,并积累了很多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华苏联专家曾是中苏经济关系的纽带.然而随着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的恶化和中国国内政策的左转,苏联专家在中国"大跃进"的特殊年代里已无用武之地.与此同时,中国已培养出一大批可以代替苏联专家的人才.中共已做好了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苏联专家的撤走和中国自力更生口号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自此改变了依靠苏援发展中国经济的方针.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进入赣南和闽西地区后发现当地群众在心理上过度依赖民间信仰,这种情况对于建立和稳固苏维埃政权产生了碰撞和摩擦。为此,中国共产党期望通过法律制度、社会教育及发展戏剧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民间信仰加以改造。随着群众革命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农民群众崇拜神灵的观念逐渐弱化,开始从神权的束缚中挣脱出来思考自身作为“人”的主体性。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时期对民间信仰的改造有利于乡村社会群众革命意识的觉醒、民间信仰活动开支的节省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ABSTRACT

The paper considers the case of vegetovascular dystonia, one of the most typical and common “Soviet” diseases. This syndrome emerged in Soviet medicine after World War II, and very quickly become a popular diagnosis among physicians. The author describes how the construct of vegetovascular dystonia was formed and developed, what changes it underwent, and what affected those changes. The concept and history of vegetovascular dystonia can provide an understanding of Soviet 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政策实行后,苏维埃政权对由此出现的"耐普曼"持反对态度,在认识上视它为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政策和实践中则以限制和打击为主。这也决定了"耐普曼"最终消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