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14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04—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使用系统GMM估计、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及金融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与金融发展水平三者之间存在动态耦合关系.在地方政府融资能力受到约束的情况下,影子银行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多元的融资方式,在增加政府融资能力的同时提升了政府债务水平;而地方政府债务需求显著推动了影子银行规模的快速发展.同时,影子银行过度扩张危害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降低金融发展水平,继而使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受到约束.但金融发展并不能有效约束影子银行规模,原因在于,政府融资需求是影子银行的主要动力,若不能控制地方政府的借贷行为则无法从源头解决问题.监管机构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影子银行与地方政府债务、金融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如此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银行业规制性进入壁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业规制性进入壁垒是影响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银行机构市场行为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我国银行业绩效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对银行业进入规制进行改革,降低规制性进入壁垒,确保银行业进入规制的科学与适度,是进一步深化我国银行业改革,提高银行业整体绩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实证比较与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实证比较分析发现,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对银行贷款的违约率、贷款损失和损失率的预测结果的差异性较大;但信用监测模型和信用风险附加法所预测的经济资本配置比例不仅符合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贷款经济资本的要求,也略大于实际应该配置的比例,实证表明了它们对度量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此外,本文也充分验证了借款人信用等级的不同,银行贷款经济资本配置的比例会有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基于UTAUT模型,引入感知风险、替代软件等2个变量进行修正,构建农信社手机银行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Bootstrap中介检验、多群组分析等方法对福建省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感知易用性显著正向影响农信社手机银行使用意愿;感知风险和替代软件显著负向影响农信社手机银行使用意愿;社会影响对农信社手机银行使用意愿影响不显著。(2)便利条件和使用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农信社手机银行使用行为;农信社手机银行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便利条件、替代软件、感知风险、感知易用性。(3)教育在感知易用性对农信社手机银行使用意愿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增强操作的便利性以优化业务办理效率,增强信息的安全性以降低软件使用风险,增强软件的特色性以降低软件可替代性,增强软件的易用性以优化便捷使用体验,从而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国际贸易理论、资本流动理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从比较优势论、内部化理论、金融结构论、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论、金融服务贸易和金融创新等角度对银行业国际化的动因作了多方面的分析。重点分析了现代银行业国际化的形成原因和特点,认为欧洲美元市场的兴起、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等因素推动了银行业国际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褚凤林 《唐都学刊》2000,16(4):121-124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特别是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作者针对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业务经营、管理手段以及金融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收缩管理半径,减员增效;实行本币与外币业务经营及管理一体化;强化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提高金融电子化水平,开展和完善网上银行业务;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等有效对策,完善网上银行的运行机制,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银行、证券、保险三行业因其业务特性不同,从而面临的主要风险及风险表现的特征也不同。各行业的风险管理既表现出针对主要风险、服从业务特征的共性,也表现出在具体管理技术、方法上的差异性。因此,三行业的监管导向及监管实践都存在着差异和侧重:银行业突出系统性、监管协调和对资产的监管;证券业强调监管对象的多层次性、监管的透明性和对业务的监管;保险业以承保风险为核心,突出母国鉴定和对负债的监管。  相似文献   
8.
杨晔 《科学发展》2014,(7):9-18
中国式"新金融"规模不断扩大,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经济增长与实体经济背离,也未能完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当前政策的出发点,不应仅出于控制金融风险而对"新金融"加以限制,更多的还是应考虑如何加大力度引导资金流向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上海"新金融"政策定位,应借助"新金融"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并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转型为重点,以活跃和繁荣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体系为抓手,构建上海"新金融"鼓励政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国际化背景下金融机构之间竞争的日益加剧,为取得竞争优势与市场占有率,我国的各类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形成了多元化金融集团。这种多元化的金融集团是以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存在的,有利于各类控股子公司共享资源、降低成本、增强整体竞争力。但金融控股公司由于控制金融资源过多,对整体社会经济的影响力过强,其发生系统风险的危害性也比较大。如何实现对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风险监控,让金融控股公司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环境下健康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周闯洋 《学术探索》2014,(10):57-60
金融信息化是随着西方金融发展趋势递进的,同时又是在金融业和信息技术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的.目前跨国经营和混业经营成为发达国家金融业的主流模式,信息化已成为影响现代金融发展的核心要素,成为欧美金融业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介绍了欧美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通过对比我国金融信息化的现状,提出我国要借鉴发达国家银行业信息化的经验,同时结合自身优点及特点,提升我国银行业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