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52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依据中国学术的一贯传统,所谓“诠释学”实际上就是“诠释之道”,有古今之别,更有中西之异。据此,不仅可从根本上阐明中国诠释学研究的合法性,厘清中西诠释传统和理论之间的关系,更能获得中国诠释学研究在“后西方”时代的自我定位和发展方向。中国诠释学研究所要努力探索和建构的,乃是中华文明的现代诠释之道,它将继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诠释传统,自成一体而又具有充分的开放性、涵摄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后现代思想的解释学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世纪 60年代被认为是西方思想界从现代向后现代转折的决定性时代 ,加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和德里达的解构三部曲在 60年代的先后出版被看做是这一转折发生的标志 ,其中加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使西方文化界的三大潮流发生了后现代的转型。本文的目的 ,就是要从西方三大潮流的历史发展中突显出《真理与方法》对西方后现代思想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育叙事研究的哲学基础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哲学思想、现象学、解释学是教育叙事研究的哲学基础。在后现代哲学的否定性、多元化和差异性思维方式影响下,教育叙事研究体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特征。现象学的生活世界理论、交互主体性理论和现象学方法是教育叙事研究直接的理论来源。解释学关于“理解”的观念,对以“理解”为核心的教育叙事研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多元法律文化互动的多元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比较法研究仅仅注重对不同法律文化的比较 ,而未能关注不同法律文化的互动问题。在当今世界 ,多元法律文化的互动是一个正在改变世界法律文化格局、影响各国法律发展走向的基本现象。从功能论的角度透视 ,多元法律文化的互动表现为功能上的比较和竞争。互动法则是优胜劣汰 ,即功能好者、强者得势 ,功能差者、弱者淘汰。从解释学的角度透视 ,多元法律文化的互动表现为不同法律文化意义系统的互相解释、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互动的结果不是一方取代另一方 ,而是双方都被对方所改变 ,渐次达到互相融合。从冲突论的角度透视 ,法律文化的冲突不过是不同社会群体、阶级或阶层之间的社会冲突的一方面。一种法律文化在冲突中处于何种地位 ,取决于法律文化的倡导者在整个社会的冲突中处于何种地位  相似文献   
5.
接受美学理论十分重视本文一读者关系,特别强调读者在本文意义解读与重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视点也从教师主体转向了学生主体,把学生视为几个教学常量中的主导因子,关注学生主体身份的构建。在此意义上,接受美学理论对新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有很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6.
刁生虎 《学术探索》2010,(3):103-109
钱钟书为中国二十世纪罕见的具有鲜明学术个性的文化巨人和学术大师。真理之勇和文章之德是其毕生所坚持的学术品格;文学艺术的创作与鉴赏为其兴趣所在和努力方向;以语言为工具、材料为基础是其一贯的治学态度;超越种族差异而走上中西融通之路是其基本的文化观念;打通意识和史有诗心是其基本的学术观念;循环阐释是其主要的阐释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郭素红 《兰州学刊》2006,(10):25-27
在明代经学诠释理学、心学化的学术氛围下,杨慎倡导汉学,强调考据训诂,以实证的研究排斥理学的思辨,又对传统经典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解释。他对于经学的诠释,改变了宋明儒者不明训诂、空论义理的学风,开创了明末清初新的经学研究风气。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诗学呈文化走向的大背景下,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建构了一种马克思主义文化诗学。在其众多的诗学主题中,历史、意识形态、寓言、阐释是最为基本的,是把握其文化诗学思想的主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美学在存在维度上标志着西方现代美学的完成 ,而在语言维度上又标志着西方后现代美学的开始。海氏美学以存在为本体 ,来消解认识论美学分裂的人性 ,这启示我们未来美学必须以完整的人的存在 ,即以人的生活存在为本体。未来美学是生活存在—实践—语言三位一体之美学  相似文献   
10.
对杨树达先生的词汇训诂提出三条商榷意见:(1)"螮蝀"不当拆骈为单;(2)"狱"不当训两犬相守;(3)"属"释义颇嫌附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