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8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46篇
管理学   565篇
劳动科学   27篇
民族学   132篇
人才学   52篇
人口学   196篇
丛书文集   962篇
理论方法论   143篇
综合类   2544篇
社会学   189篇
统计学   72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86篇
  2010年   358篇
  2009年   382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宋代北江蛮是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重要一支.北江蛮彭氏为"蛮酋"大族历来是学界所热议的主题.北江蛮的族属源流问题虽在争论中出现"彭氏江西说""彭氏土著说"等诸多说法,但北江蛮彭氏应是"土著"与汉人等融合的结果.北江蛮彭氏在地理分布上为忠顺、龙赐、溶州、高州等十八处羁縻州,而非正史所载二十余处.同时,北江蛮彭氏世系记载存在诸多错误,例如自允殊至仕羲乃四世而非五世等谬讹.  相似文献   
2.
前诸子时期超越天人二元对立的"天人观念"具有深刻的美学史意义,这可通过中国美学的发生、发展、突破三个方面来说明:就"发生"而言,前诸子时期"天人观念"对于中国美学何时发端的问题具有澄清作用;就"发展"来说,中国古典美学之特征和基本范畴的形成、中国现当代美学之思想体系的构建等都能在前诸子时期"天人观念"中找到渊源;就"突破"来看,前诸子时期"天人观念"对于为何要超越二元对立以及如何超越二元对立均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即追寻"意义"与回到"经验"。  相似文献   
3.
4.
巴渝古崖居的分布与地理、地质、交通等诸多因素有关,以成渝交通要道、长江干流和支流为线,串起沿途各个点,由线成面,呈现出渝西、渝东北两头集中、整体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巴渝古崖居大多开凿于明清晚期,这一时期巴渝许多地区战乱频繁、匪患猖獗。古崖居的集中分布与这些地区相吻合,从侧面印证了巴渝古崖居的空间分布特征。巴渝古崖居的广泛开凿体现了古人高超的建筑艺术以及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6.
公司诉讼除对其整体融资规模与资本结构造成影响外,同时还会对集团内部母子公司之间的债务分布造成影响。本文以2008—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发现:对于发生法律诉讼的上市公司,其更倾向于利用子公司进行债务融资;随着母子公司地理距离的不同,公司诉讼与集团子公司债务分布之间的关系也存在明显差异,公司诉讼情境下所采取的子公司债务分布策略,是出于对母子公司代理成本与风险分散及制度套利收益的权衡结果。本研究为理解公司诉讼情况下企业集团的财务政策选择及其融资行为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8.
讨论了利用高压静电场进行生活用水水处理技术的工作机理,对圆柱形电极的电场分布进行分析和试验,给出了利用静电场进行水处理的实际方法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一句话被叹息了几千年,只见锦上添花,不见雪中送炭;由此见到了人心的不古,世态的炎凉。更有甚者,取之不足,补之有余。以这话来概括当今中国的教育资源分布和分配中的某些现象,还是有八成的道理。邓小平先生在二十世纪末提出了著名的“三个面向”,在这之前党的教育方针就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对全体国民。近年来,“国民教育”一词频频出现,甚至有教育专家提出,应在国民教育中引入高等教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几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珠江三角洲“以城带乡”的发展模式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模式颇具特色,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中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城乡一体化道路。其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整体的规划,促进地区城镇空间布局的调整,通过城镇结构的优化来实现城镇的集聚与扩散效应,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融合。其具体做法是:在城乡整体布局总体要求上,珠江三角洲以大中城市带动中小城镇和乡村,空间布局城乡一体。注重城市群体和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规划;大、中、小城镇及农村,在规划自身的发展时,不离开总体规划各搞一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