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目前人体动作同步机器人造价高,使用过程繁琐,需要穿戴多种传感器设备等缺点,设计并研制了一种不需 要穿戴传感器的人体手臂动作同步机器人。介绍了机器人的结构和系统组成,给出了Kinect读取和共享数据以及转换 为机械臂可用数据的方法,设计PID结合PWM脉宽调速的控制驱动模块,完成了机械臂控制系统的软件。结果表明该 人体动作同步机器人在未经培训的操作者指挥下,能够从不同初始位置完成人类肢体动作发出的指令,并且精度较高。 这一研究可为无传感器肢体交互智能机器人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空中之鸟》以纯粹的形式体现了雕塑的三种语言:体感、量感、质感。雕塑是体感、量感、质感的艺术,这句话用抽象的术语表述出来,也就是,雕塑是"存在"的艺术。中国书法的基本精神是"变化",雕塑艺术的基本精神是"存在"。  相似文献   
3.
当代影视艺术公共境遇呈现事实性、审美性和价值性的拓展与复合.事实性境遇促成影视艺术的本位生存,但它经常受到政治化或商业化构成的干扰与牵拽;审美境遇的镜像存在强化了影视创造者的主体感觉,并在影视审美的视觉图式上形成历时性"形式链".但当代影视的镜像审美探求有脱离公共价值之嫌,从而导致一定的经验教训;在价值境遇上,当代影视由选择性境遇向创造性境遇转换,标志着影视艺术公共境遇的本质性推进.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诗体,楚辞有着明显的文体感。楚辞的文体感,初备于《九歌》,确立于《离骚》,而为《九章》、《九辩》、《远游》所巩固。缠绵绯恻哀怨感伤的情感基调,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行文方式,芳草美人、求神问卜的巫文化事象,主人公超凡脱俗、光明峻洁的人格,是楚辞文体感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5.
冯春富 《华人时刊》2012,(12):48-49
台湾联望动漫集团的发展,可谓一年一个新台阶。在前两届生活方式与健康国际论坛暨世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会联合总会会员大会上,其执行总裁赖宥嘉配以多媒体演示作报告,介绍如何用动漫技术传播医学养生知识的成果与思路时,都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在今年10月于南京举行的第三届生活方式与健康国际论坛暨世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会联合总会第三次大会上,赖宥嘉所作的演讲,再次引起中外与会代表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西方身心二分美学的根本问题在于主客二分。禁欲主义哲学(尤其是神学)与唯理论哲学是其两大来源。它导致对审美生活原初现象的肢解与扭曲;最为典型的例子是黑格尔美学。在知识体系上,这种"身心二分"的美学偏重于解决以"符号"作为媒介的"艺术美学",但是后者既无法解决经由视觉、听觉通道而来的身体感现象,更无法解决属于造物美学范畴的自然美与日用品的设计美中存在的复杂身体感问题。  相似文献   
7.
田雨 《南方论刊》2007,(8):97-97
中国古典诗歌、谚语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璀璨的明珠,其含义的隽永,意境的优美,让人叹为观止。有诗道:"舞是诗兮诗是史"诗歌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它以生动精炼的语言、具体感人的形象、耐人深思的意境,融事、史于一体,义理  相似文献   
8.
许多同学在作文尤其是写记叙文的时候,容易犯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甚至是胡编乱造的毛病,有时只写事件的简单过程而没有自己的具体感受。作文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认为“睡眠是为了冷却头脑的蒸气”,当食物被消化之后,产生的高热会使蒸汽从胃里升起,并集中到头部,而一旦脑冷却,蒸汽凝聚下降,心就会冷却。亚里士多德以为心是身体感觉的中心,他深信,心的降温是睡眠的起因。这话听起来有点傻,但确实,现代关于睡眠的见解也聪明不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10.
"共同体感"是推动一体化的强大力量,对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台湾当局的"去中国化"政策等原因,台湾民众的两岸共同体感严重流失,两岸共同认同被割裂,对祖国大陆的疏离感在加剧,这种情形严重制约了两岸关系的深入发展。在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背景下,要重视对台湾民众的社会心理建设,尤其不断强化台湾民众"共同体感"的建构,培养其对两岸共同家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不断强化"两岸一家亲"理念,为两岸和平统一奠定心理基础和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