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0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6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在社会民主主义复兴的过程中,英国和法国由于竞选方式、政策策略等一系列方面存在显著差别,被认为是社会民主主义复兴的两种典型模式,对英国道路与法国道路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比较,说明二者存在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审美趣味是在人类历史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审美评判机能。它是人类在征服自然 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产生。趣味进入美学领域经历了一个历史演进过程。审美趣味是审美主体对客体美的评判活动,它具有直觉性。落实到个体上有其个性差异。麦现在阶级、民族中,具有共同性 时代性 民族性等。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的编辑实践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作者在来稿中出现一些带有共同性、普遍性的问题。现就这些问题提出如下要求,请作者在投稿时参照执行。1.摘要的撰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对摘要的定义、类型、要素以及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的编辑实践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作者在来稿中出现一些带有共同性、普遍性的问题。现就这些问题提出如下要求,请作者在投稿时参照执行。1.摘要的撰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对摘要的定义、类型、要素以及撰写文摘的注意事项等都有详细  相似文献   
5.
在长期的编辑实践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作者在来稿中出现一些带有共同性、普遍性的问题。现就这些问题提出如下要求,请作者在投稿时参照执行。1.摘要的撰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对摘要的定义、类型、要素以及撰写文摘的注意事项等都  相似文献   
6.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这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全新视角。民族互嵌成为协调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方略。基于此,本文从自然地理空间、文化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社会共同体、精神共同体等五个向度,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断增进各民族共同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方激进左翼的代表人物朗西埃、哈特和奈格里的理论虽然有诸多差异,但是当他们批判资本统治以及资本主义的等级和权力结构时,他们的理论最终都指向了对政治共同体的建构。哈特和奈格里将共同体理解为批判财产共和国而形成的大同世界,朗西埃将共同体理解为基于平等而展开争议的共同体。虽然他们对共同体的理解在侧重点和角度上有所不同,但都是从一般智能和智力平等的角度出发理解共同性,认为共同体是对共在结构的重新安排;必须打破资本和权力的统治,破除等级制和各种区隔,实现共同体的不断生产和创造,从而形成更好地彰显人的自我本性和生命特质的共在和共享的真正共同体。他们的共同体思想体现了当代西方激进左翼思想家批判虚幻共同体和追求真实共同体的两种不同路径,突出强调了共同体与主体、共同体与身体之间的关联。但他们对虚幻共同体的批判仅停留于对共同性的份额的争夺和平等的感性分配,无法为真实的共同体的建构提供现实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德日犯罪论体系中的帮助犯处罚根据问题在我国刑法语境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与理论价值.现有理论对帮助犯处罚根据的解说既有贡献又有局限.帮助行为与实行行为共同引起法益侵害应成为处罚帮助犯的具体根据.作为原因力的帮助行为及于法益侵害的表现是融入犯罪结果或具体危险之中.  相似文献   
9.
李志农  高云松 《民族研究》2022,(6):1-14+138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将共同体的形成历史纳入理论反思,从中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历史辩证关系。基于对云南迪庆在1957年建州前的区域史的考察,从历史、空间与社会三重向度分析了区域内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中蕴含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研究发现,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各民族的差异性并没有被消解,而是始终在保持其张力的同时被共同性所超越;这一历史辩证法表明“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民族工作原则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以区域视角对边疆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突出了边疆社会作为边疆治理的一个重要主体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贯彻到边疆社会民族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