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8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4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9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与 GDP、正确政绩观的内在辨证关系 ,探讨了用科学发展观重新认识 GDP,指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北华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林永柏在2007年12月8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是紧密相连的。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和关键,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需要正确的政绩观来保证,只有引导和教育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才能落到实处。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领导目标的正确与否决定于问题的寻找是否正确和规划的制定是否合理两个方面;而领导绩效则因政绩的数量性和效率的质量性体现为数量和质量的统一。目前领导目标和领导绩效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领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入手,以此来掌握科学发展观本身的丰富内涵,进而联系科学人才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新思想新观念,多种视角多维度地掌握科学发展观,这有助于各级领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向涛 《决策导刊》2004,(5):38-39
城镇化既是支撑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和动力,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秀山地处武陵山腹地、渝东南边陲,是集“老、少、边、山、穷”于一身的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1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不因县穷而妄自菲薄、不思发展,不因落后而裹足不前、放弃建设,紧紧围绕经济  相似文献   
6.
李群茂 《决策探索》2004,(11):22-22
坚持为民谋利的最终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这既是共产党人执政的最高价值追求和根本意义之所在。又是共产党人执政的最高价值导向和目标导向,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必然要求。一是把谋发展谋致富谋稳定的大事抓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怎样造福?就是要促一方发展,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二是把解民忧帮民难的急事抓实。  相似文献   
7.
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哲学思想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经济在新时期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虽然我国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但从根源上看还是思维方式问题,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不科学的发展观、不公正的伦理观、片面的私德观、缺位的政绩观是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哲学思想根源。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应当坚持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8.
从孙法武事件看信访工作的制度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新秦农民孙法武因合理诉求赴京上访,被当地政府鉴定为精神病并送往精神病院"治疗".以此事为例,可寻找信访工作的制度缺失,从地方政府以信访数量衡量政绩的病态观念,到当前信访制度的缺失,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廖海敏 《决策探索》2011,(14):23-23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对于青年干部牢记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廉洁从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加强对青年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提高针对性与实效性,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必须从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秦德君 《决策》2011,(1):12-12
今天,我们要倡导的政绩观,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政绩观。它是“成本概念”基础上的政绩观,即建立在行政成本与公共产出分析比较基础之上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