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7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老子是先秦重要的思想人物,他表面上用《老子道德》的独语体来表述一位孤独者的心语,但实际上这本书蕴涵着潜在的对话精神。老子的人文智慧主要通过对话的方式来与世界交流,与人民沟通,与孔子的教喻有所不同,分属中国古代思想不同的言说与表述方式,从思想对话的角度去理解老子,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王安忆是当代作家中创作风格变化最为多样的一个 ,其创作历程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本文通过对王安忆创作历程的透视分析 ,从中梳理出其创作思想、小说观念沿革变迁的痕迹 ,从而探寻其创作发展变化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从儒家对性的界定入手,以朱熹为重点考察儒家性失语与情独语的思想脉络,探究儒家性失语与情独语的学理根源,并以思考当代中国社会依然存在的人情社会、私情泛滥对现代性伦理构建的阻滞为理论归旨。  相似文献   
4.
陈染、张欣都致力于女性人生、女性世界的抒写,却各有特色,陈染惯用个人独语的方式,而张欣坚持着她的大众姿态。本文从女性、情感、生存三个渐进层次入手,比较两者不同的关注点和表达方式,以及展现出来的不同的意蕴深度和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文学研究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形形色色的区域文学研究或拾遗补缺,或张扬个性,或强化问题意识,或突出地方特点,不同程度地消解了权利话语形成的“中心”或者“权威”的大一统局面,进而形成了多元化文化生态的组成部分。巡视以往区域文学的研究,往往会发现一种规律性的现象,研究角度或理路的调换就能给区域文学的探讨带来新的学术景观,显示新角度或新理路的独特功能和逻辑威力的新成果的产生,标志着区域文学研究学术层次的新递升。  相似文献   
6.
水吟 《人生与伴侣》2009,(11):64-65
A.没有画面的打扰,请听我一个人静静述说 当初,崔晓冰学的是电视播音专业,从大二暑假起,她就陆续接拍了一些广告片和参与专题节目的录制。虽然在行业内较早崭露头角,可她出身寒微,性格又内向,与播音系的环境显得格格不入;有的同学抱有成见,个别老师对她也另眼相看,那时的她身心俱疲、经常失眠。大三过生日时,酒吧里的一次放纵令年少冲动的崔晓冰与几个师姐起了争执,为了保护同来的室友她脸上留下了一道隐隐的红痕,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崔晓冰总是用头发半遮住脸。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讨论了余秋雨的《秋雨散文》和素素的“独语东北”系列散文。作者认为,二者在创作题材、思想蕴涵和审美风格等方面,或相映成辉或平分秋色或大异其趣,显示出一种异质互融互衬的和谐美,向我们展示着历史文化散文创作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8.
体验孤独     
当一个人选择了离群索居时,他大抵便选择了孤独。孤独令他远离人类族群,也由此远离了诸如喧嚣、争斗、名利、荣辱,以及其它人类劣根性赖以滋生的渊薮。当一个人身居闹市时,他未必就不孤独。孤独与拥挤的身体无关,它源自灵魂深处对同气相求的呼唤。所谓"欲把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于是那无人聆听的弹奏便成了心灵的独语。孤独...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法制宣传在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中,无疑承担着启蒙民众的重任。然而,目前的法制宣传出现了形式单一、内容强硬等弊端,官方的语言、民众的意见和法学家的观点并未形成交流与互动。由于中国漫长的社会传统和不甚得当的法制宣传方式,中国的法制宣传偏离启蒙的轨道。这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法制宣传以"独语"为核心特征的传统模式,建立以对话为核心特征的新模式。法律固然是一种命令,但也是一种理性的对话。这一对话,贯穿于立法、司法、执法和法律生活的全部过程。在建立公民社会的转型时期,中国法制宣传的关键任务是提高法律素质,增强权利意识,培养法律意识,建立对法律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论鲁迅、史铁生独语中生命哲学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语是个体陷入自我精神反思的一种心理结构 ,它展示的是个体有关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鲁迅和史铁生的部分作品中都有浓郁的独语色彩。在他们灵魂的独语中 ,生命哲学的呈现形态既有契合 ,又有迥异 ,在异同的分析比较中又存在着时代和作家精神向度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