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盘活国有资产存量 ,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十五大”明确提出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随着股份制改造的进行 ,势必涉及国有企业内部职工是否要持股、如何持股、如何流通等问题。笔者对股份制企业内部职工股设立、运作的方法作一粗浅的探讨。一、内部职工股的由来、现状及弊端改革开放以来 ,中小企业在企业规模、贷款额度等方面无法与国有大型企业相抗衡 ,从而制约了企业规模的扩大。进入 80年代 ,这些企业为谋求发展资金 ,将企业资产折成股份 ,主要在企业内部全体职工中出售、筹资 ,由企业职工持有企业…  相似文献   
2.
职工持股制度是现代社会经济民主化的产物,该制度对我国完善产权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职工持股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特别是立法很不健全.本文从公司制度的基本法入手,分析了职工持股制度与传统公司法律制度的不协调之处,以期客观、全面的认识职工持股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股份制企业试行、运作已有十多年时间,与之相伴的证券市场也已迈入市场经济轨道。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孕育时间不长,结构和发展尚欠完善,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证券市场运作中违法违规现象较为普遍。文章就股份公司内部职工股有关问题提出看法和认识,希望对我国股份制经济的发展以及公司证券法律的健全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探讨了企业内部职工股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及其局限性、劳动力资本化的意义和操作思路。职工持股制起源于西方国家,它是在改善传统劳资关系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但它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与劳动的对立。我国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中也曾经普遍建立职工持股制,实践表明也难以形成企业稳定发展的机制。劳动力资本化不仅可以突破劳动力商品的局限性,使资本与劳动有机结合,清除资本与劳动的根本对立,而且有利于企业留住并吸引人才,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发展,有利于把“无产”的劳动者变为“有产”的共同富裕的劳动者,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前 ,为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 ,激发职工的积极性 ,许多企业进行体制改革 ,将部分产权让职工认购 ,使职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 ,但有的企业领导并没有随着改制而转变观念 ,采用“新公司老做法”将职工内部股权看作是“奖券” ,随意分配和收回 ,这与法制社会是不相符的。本文通过分析一个真实的案例 ,提出了“股权”的所有者既享有权利又要承担义务。股权与“奖券”有本质的不同 ;同时 ,公司股权不仅包括对分红享有利益还包括对公司的参与管理权  相似文献   
7.
<正> 股权设置——股份合作制面临的基本问题 一、有关国家股权的设置问题。 所谓国家股,是指在部分出售改制和增量扩股改制的企业中,未出售的国有经营性资产所形成的股份,其股权归国家所有。在改制较为彻底的企业,一般只设两类股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一种融合职工所有权观念与现代公司制度的制度,即职工持股。中国的职工股伴随着企业改革不断变迁,有早期自发的,如融资性职工持股;有中期行政主导的,如内部职工股、公司职工股、股份合作制;有至今留存的,如职工持股会。目前一般认为,职工股是一种公司制度、商事制度,作为职工参与普遍形式的实践尚不畅通,职工参与的“股东化”路径尚有诸多障碍。但是,经济转型中的职工股至少蕴藏了职工持股作为职工参与形式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努力,职工股作为基层民主实践的价值有待挖掘和强化。  相似文献   
9.
从回顾职工持股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入手,在总结国外职工持股制度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回顾了我国职工持股制度的历史运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从职工持股资金的来源、职工持股比例、政府的金融、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职工持股制度的建议,力图构筑较为完善的职工持股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职工持股制度是在深化国企改革的过程中 ,不断探索、逐步发展起来的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迫切需要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加以规范 ,从法律上保障和推动职工持股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