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3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67篇
社会学   57篇
统计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英语词汇是研究英语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拟声词的词汇是通过模拟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的声音而构成的。从拟声词的修辞功能和翻译技巧两方面探讨了拟声词在英语语言运用中的功能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浅析伊斯兰教的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认为人与自然界万物都是真主的造化物,两者地位是平等的,人类只是真主的"代治者".伊斯兰教在强调爱护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前提下,主张把握自然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对自然界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为人类造福.同时,伊斯兰教也坚决反对狭隘的功利主义、反对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人类的长远利益.这些主张均对增强环保意识、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维护正常的生态环境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技术悲观主义的价值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技术悲观主义是近来学术界涉及较多 ,但深入研究较少的一种理论思潮。认为技术悲观主义虽然沾染一个“悲”字 ,暴露出其整体上的消极情怀和非理性主义 ,但在其背后却蕴藏着反思和批判的意志和超越现实的呐喊。探讨了技术悲观主义的三大价值功能 ,即理论透视功能、批判建构功能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制衡 ,并试图通过这一探讨来反思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把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何谓“天”?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意思是说,所谓天,即指自然界的时宽变化和生物演变;  相似文献   
5.
汪择 《人才瞭望》2008,(8):81-82
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指在某一个时间段内企业能够拥有,而竞争对手却没有的资源、能力、优势等。如果企业有,竞争对手也有的就不能算作核心竞争力,只是普通竞争力。研究发现,在大自然中能够存活的动物虽然具有很多特长,但是往往只有一个特长是最关键的,这一特长确定了它在自然界的地位。世界上的一些优秀企业都有核心竞争力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大自然把最大的痛楚烙印在中国四川的土地上,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但是几乎就在下一分钟,全国人民使含着眼泪,开始与自然界最惨烈的灾难博斗,  相似文献   
7.
刘新 《家庭科技》2009,(6):24-24
幼儿的器官正在发育中,此阶段如利用自然界的日光、空气、水等不同刺激来进行锻炼,可增强幼儿机体的耐受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对刺激小儿机体发育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8.
侗族传统文化中的日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居在黔、湘、桂交界地区的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祖先属古越人的一支。他们在这块林木繁茂、雾瘴弥漫的山林之地上,创造了丰富、独特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这个民族长期与自然界相依相存,形成了独具特点的信仰文化——日崇拜,并且这种日崇拜始终贯穿于他们的传统文化之中。本文试图就侗族传统文化中的日崇拜做一点探讨。一、侗族神话传说中的日崇拜任何一个民族的神话传说,实际上都是这个民族的历史、社会、民族精神发展过程的神化表述,是特定时期文化的独特表现。当我们透过那荒诞的迷眼的面罩,可以发现其本质就是…  相似文献   
9.
生态伦理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伦理观。在理论上确立了关于自然界的价值和自然界的权利 ,它主要的特征是将伦理道德对象的范围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领域 ,扩展到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领域 ,它的核心思想是尊重生命和自然界 ,它所要处理的主要问题是人对待与自己的生存密切相关的地球上各种生物和自然界应抱什么样态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山水与山水诗人的密切关系入手,追述了山水诗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以及诗人在描绘自然山水的同时,渗透出来的主观情感、诗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