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劳动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正一代女神林青霞以散文集《云去云来》作为自己60岁的生日礼物,她说人生"圆满"了。而读者则可静享林青霞新书:浮华看过,爱怨尝过,女神也终归于平淡了。这是林青霞第二本散文集,字里行间,是"云去云来"之感,平和、自在。对于人是最懂得林青霞写人的每一篇均值激赏,尤其是《窗里窗外》里的《三梦三毛》,有几分现代派小说的感觉。"一次半夜三点接到好像三毛声音的电话,一次梦见‘窗前,一张张信笺和稿纸往下落’,一次梦见‘藤椅  相似文献   
2.
董桥 《女性天地》2007,(6):44-45
[中年] 中年最是尴尬。天没亮就睡不着的年龄;只会感慨不会感动的年龄;只有哀愁没有愤怒的年龄。中年是吻女人额头不是吻女人嘴唇的年龄;是用浓咖啡服食胃药的年龄。中年是下午茶,忘了童年的早餐吃的是稀饭还是馒头;青年的午餐那些冰糖元葱爆羊肉都还没有消化掉;老年的晚餐会是清蒸石斑鱼还是红烧豆腐也没主意;  相似文献   
3.
香港殖民地的历史经历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地理位置,影响了香港文学的写作。殖民地的历史记忆与烙印、跨文化的经验形成了董桥散文的风格———对传统文化的怀旧和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他用散文感悟香港的历史与文化,显示了一种融合中重建的香港风情。  相似文献   
4.
【正】很多人对傅聪的印象还停留在《傅雷家书》,然而他如今已是老者,有两个儿子。尽管成长在音乐世家,但两个儿子都没有选择钢琴这个"苦差事",甚或会调侃父亲是一个"怪老头"。傅聪说:"大多数人,也许一生都无法体会到我每天在音乐中享受到的快乐,这个世界难以进入,更难以脱开。"在国人印象中的傅聪和真实的傅聪之间,也许存在着巨  相似文献   
5.
作为闲适小品文的两个代表人物,19世纪20年代二十年代大陆的周作人和半个多世纪后香港的董桥,在他们的作品中尽情演绎着他们所谓的闲适,一个苦涩,一个清逸,本文从时代、文化以及作者本人的心理取向三个层面来体味个中差异。  相似文献   
6.
测字趣谈     
张学奎 《今日南国》2013,(10):37-37
董桥先生在《苹果日报》专栏上写“字里凶吉”,有一篇曾引了《阅微草堂笔记》里的一段测字故事。平日杂览也读到过几则测字故事,不妨引录,以为董文续貂。  相似文献   
7.
优雅董桥     
周志明 《社区》2013,(29):12-12
董桥的书,很怀旧,很有古意,生活中一些细细碎碎的事,却被写得很美丽。《从前》是董桥散文园地里的一枝奇葩,仅《从前》的书名,就平淡中透着悠远。作者以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卓越的见识和品位,浅墨淡彩勾描前尘影事,对于笔下那些堪称“骨董”的人,董桥在他们身上寄托了对“从前”深深的相思。  相似文献   
8.
董桥是“念绮情深”的统一体,他自由来去于过去和现在,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隧道里如鱼得水,他用“董桥式”的文字和语言支撑起一片文化天空,开拓出一种精神境界和人格力量,“处繁华而不落。”在如今红尘滚滚,人心浮躁的世界,不仅是香港人需要有点精神的,而是所有人都应如此。一篇好的文字就像一位好知己,既然不能隐隐于市,那就读读董桥加加鸳被,小隐隐于文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