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哲学原理和哲学史教科书对贝克莱唯心主义哲学持绝对否定的态度,这是不合适的。重新审视贝克莱哲学就会发现:第一,我们过去并没有完全驳倒贝克莱哲学,没能真正从理论上揭示出贝克莱哲学的荒谬性之所在;第二,贝克莱哲学也不是反动的哲学,在他的那个时代,这个哲学无论是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方面,还是在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方面,都起到了革命的和进步的作用;第三,贝克莱哲学对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特别是对于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关系及揭示认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方面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为适应复杂系统处理与控制的需要,美国加州贝克莱大学查德教授提出了模糊集理论.继人类对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研究之后,模糊性这个昔日的科学禁区被打开了.模糊性是在众多现象中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求是学刊》2018,(5):45-53
"客观实在"是唯物论的核心范畴,但是始终受到贝克莱式的唯心主义者的反驳与挑战。由于语言学转向、现象学悬搁、后现代主义、非实在论等思潮的影响,唯物主义在国内外哲学研究中的范式地位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迫使当代唯物主义者重新审视我们关于"客观实在"的理解,根据当下的知识语境对唯物主义进行发展创新并作出有力的辩护。通过对三个维度即实践论(基础存在论)、方法论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一元论)、设定本体论(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的阐释,可以构建一个彻底唯物主义的解释框架,这不仅可以汲取现代西方哲学诸流派的合理之处,也可以彰显唯物主义在当代哲学语境中的合法性与正当性。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中,王阳明和贝克莱都被认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在一定意义上昭示了二人思想的相似性。通过对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和贝克莱的“存在即是被感知”的理论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阳明心学与贝克莱的观念论在认识论和学说宗旨上的亲近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阳明后学的宗教学转向。  相似文献   
5.
洛克的表征实在主义是实体实在论与经验主义表征认识论的合成体.一方面世界是由实体性的物构成的外在于我们观念的世界,而实体性的物本身又包括物的"质"和"物质"两重本体实在,后者支撑前者,因而在本体上更加根本.另一方面我们的观念是由实体的物所引起,观念通过与实体物的"相像"而对它加以表征.出于对洛克哲学隐含的怀疑主义的担忧,贝克莱从形而上学意义上对洛克的表征实在主义作了尖锐的批评,依靠纯粹的哲学思辨驳斥了洛克的诸多概念,并提出了其唯心主义立场.然而,贝克莱的诸多论证却存在严重的缺陷,为自身的哲学体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中国人的思维方法是一种十分重视经验,甚至崇拜经验的思维方法。我们这里之所以没有采用诸如“经验主义”或“经验论”这样的提法,因为与西方的经验主义者不同,在中国人那里,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有影响的、关于经验的理论。比如,英国近代哲学家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和休谟都有自  相似文献   
7.
西欧近代哲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乔治·贝克莱,被称为西欧近代主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反思前苏联哲学史教科书观点后发现,贝克莱哲学性质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而应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8.
刘莘 《晋阳学刊》2006,(2):58-63
贝克莱从洛克出发,但却背离了洛克的方向。他在哲学基本立场上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在认识论上是一个不彻底的经验论者,而这一切又都以其基督教信仰主义为基础,他对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批判就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的。在他的哲学话语中,上帝始终是一个元叙事。由此出发,才能正确理解贝克莱哲学的基本性质及神学本质。  相似文献   
9.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一命题具有二重性。从积极的、肯定性的意义来说,它标志贝克莱破解以洛克为代表的早期经验论哲学知识论之矛盾的开端;从消极的、否定性的意义来说,它产生了“自我中心困境”的新问题,无益于问题的彻底解决。出于摆脱困境的实用考虑,贝克莱转而求助于先验、神秘的上帝,将其视作观念的终极来源,由此背离经验论哲学的基本走向,向中世纪神学独断论复归。通过确立“人是物质世界演化的产物”“观念是人脑的产物”“观念的内容来源于物质世界”三个核心命题,传统唯物主义将观念的来源归之于经验的、可感的物质世界,初步超越了贝克莱哲学。但由于在物质与观念作用机制问题上存在含糊性,传统唯物主义对观念来源问题无法给出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在继承、发展传统唯物论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被传统唯物论忽视的“实践”概念进行了彻底的唯物主义改造,将之作为沟通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桥梁与中介,揭示了人的观念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并接受实践检验的认识论规律,从而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全面破解了观念来源之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和贝克莱的《西拉和菲伦诺对话录》这两个文本结构内容的比较 ,分析了笛卡尔和贝克莱在思辨方式和论证目的上的异同 ,指出两位大哲学家在思辨中都用了递进式推论、怀疑常识 ,证明“心”的实在性 ,同时也指出了两者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