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57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南朝宋齐时期的“士庶天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宋、齐两代士庶之间的公事、私事往来与通婚等方面情况的分析,认为宋、齐两代士庶之间已经开始往来、通婚。其原因有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作者还进一步分析了通常用来证明士庶不往来共坐的七个例子,认为其中大部分并不适用于证成士庶分别。文章的结论是:宋、齐两代士庶之界限正逐渐趋向于模糊、淡化。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深化改革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发挥多方力量参与城市社区建设和自我管理,开展居民互助服务,在建设和谐城市社区中具有重要作用.个案甄选与梳理昆明市L社区治理,能够准确瞄准当下社区治理的突破口和把握城市社区多元力量参与社区发展的契合规律.同时,多角度、全方位分析城市社区建设推进中遇到的现实隔阻,能够明确城市社区治理中多元力量利用不尽充分.基于此,从社区主导、实践推动、嵌入发展、机制构建等四个方面深入论证其治理成效,以揭示如何实现城市社区治理中的策略变革.  相似文献   
3.
在言不尽意、立象尽意观念的作用下,中国古代文人推崇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境界,形成一种朦胧雅致、含蓄隽永的美学风格和"隐、遮"的美学特征,这也造就了中国诗歌之"隔"。本文将从"隔"之意、"隔"之源、"隔"之度、"隔"之美这几个方面综合评析"隔"的非凡魅力。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民进城务工而衍生的社会问题,这一群体现已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监护模式是隔辈监护,这种监护模式存在一些问题,无论是对老人还是留守儿童都是不利的。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监护还意味着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5.
“隔”是中国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通常是指文艺创作中写情状物不真切、不明晰。而在审美接受中也同样存在着“隔”,这种“隔”通常表现为两种:一种是仅仅停留于字面,对文艺作品进行了一种历史的、日常的、实证的解释;另一种是不满足对作品的文学、美学诠释,而执意追求文学的深度诠释,从而造成“过度诠释”。中国古典审美接受中的“隔”有着一定的理论基础,得到了中国古典美学从理论和批评方法上的支持。但是,中国古典审美接受中的“隔”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反抗。  相似文献   
6.
沿着《伤逝》中不同的视点细读作品,可以看到涓生与子君存在着深深的隔膜。他们的爱情悲剧,主要是由这种人与人之间难以沟通的国民性弱点造成的。《伤逝》的主旨可以解读为揭示国民性的冷漠与隔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先秦汉魏古书中散文韵语为对象,全面剖析因韵字句位间隔不同的各种散句韵式。文中对词组入韵、小句并列成分入韵、不同句子成分入韵的分析,证明了本句自韵的存在。而对多句位的隔句押韵、隔句递增入韵、隔句递减入韵以及间韵等韵式的论述,展现出散文隔句入韵的规律。文章还分析了散文交韵、抱韵与《诗经》韵式的不同。基于上述韵式的论述,作者进一步提散句韵式转换之说,阐明韵式转换在散句韵式区分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拿破仑时期的犹太人政策是犹太历史上一个重大内容,他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和平等的资本主义原则,给予了法国犹太人平等的公民权利,在对欧洲的一系列战争中又把这个原则带给欧洲各国,对欧洲犹太人的解放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顺治十四年,冒襄于南京举行了丁酉世盟高会,大会故交同盟子弟.雅集上众人共同抒发了故国之思及抗清思变的愿望,造成集体拒绝参加江南乡试的政治影响.然而由于同盟后人的敌国之思终究存在隔闵、抗争思想不够坚决及难以抗拒现实利益的诱惑,使得拒绝参加清廷科考只能是暂时性的偶发事件.  相似文献   
10.
张奎志 《求是学刊》2003,30(1):101-105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概念.王国维主要是从创作的角度谈"隔"与"不隔".其实,从文学创作、文学翻译、文学批评角度看,都存在着"隔"与"不隔".值得注意的是,对文学活动中"隔"与"不隔"的态度却迥然不同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都提倡和追求"不隔".作家在创作时,追求一种历历在目的清晰表现,翻译家在翻译时,也力求忠实原作,与原著在风格、语调上保持一致.而在文学批评中,批评家并不担心"隔",并在一定程度上倡导着文学批评"隔"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