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用谦抑性原则检讨我国刑法对教唆未遂的处罚规定
引用本文:彭泽君,王新喜.用谦抑性原则检讨我国刑法对教唆未遂的处罚规定[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4):40-43.
作者姓名:彭泽君  王新喜
作者单位:1. 长江大学,政法学院,湖北,荆州,434020
2. 长江大学,政策法规处,湖北,荆州,434020
摘    要:刑法谦抑性原则的要义就是缩小刑事处罚的范围和减轻刑事处罚的程度。我国刑法第 2 9条第 2款规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 ,对于教唆犯 ,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这表明我国刑法对教唆未遂采必罚主义 ,这种做法有违谦抑性原则 ,且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 ,该条款应修改为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 ,如果此罪的法定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对于教唆犯 ,可以比照所教唆之罪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关 键 词:教唆犯  教唆未遂  谦抑性原则  建议
文章编号:1003-8019(2004)04-0040-04
修稿时间:2004年5月30日

Speculations on the Punishment of Attempted Instig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sty Principle
PENG Ze-jun,WANG Xin-xi.Speculations on the Punishment of Attempted Instig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sty Principle[J].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2004,27(4):40-43.
Authors:PENG Ze-jun  WANG Xin-xi
Institution:PENG Ze-jun 1 WANG Xin-xi 2
Abstract:
Keywords:instigator  attempted instigation  modesty principle  specula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