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运河名称溯源与中国大运河国际话语体系
引用本文:王健.大运河名称溯源与中国大运河国际话语体系[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1):60-78.
作者姓名:王健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
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大运河精神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18WTD004);
摘    要:近年来流行一种说法,“大运河”之名源于1958年淮阴生产的“大运河”牌香烟。这是没有根据的,大运河名称由来已久,多指元代以来形成的京杭大运河。最早称呼“大运河”的是欧美人,几百年来西方人用伟大、雄伟壮丽称呼长城和大运河。我国多称“运河”,晚清民国也开始称呼“大运河”,同时继续称“运河”,也偶尔称“中国大运河”。2013年,国家文物局将“中国大运河”作为遗产名称写入申遗文本,赋予其新的含义。万里长城或长城是中国古代文献的名称,西方话语强调了伟大防御功能,翻译则入乡随俗,沿用了中国传统的名称,体现其线形长度特征。运河是中国古代文献通称,受西方影响,近代以后“大运河”名称渐为中国学术界和社会接受并采用,现在已经成为最常用的名称。直译“大运河”凸显了大运河的博大精深:国家工程、庞大的水运体系和举世无双的体量。

关 键 词:运河  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  名称溯源  国际话语体系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