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文明互鉴视角下的中美河流文学书写——马克·吐温《密西西比河上》与徐则臣《北上》比较研究
引用本文:张海榕,徐超超.文明互鉴视角下的中美河流文学书写——马克·吐温《密西西比河上》与徐则臣《北上》比较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1):79-88.
作者姓名:张海榕  徐超超
作者单位:1. 河海大学;2. 南开大学
摘    要:马克·吐温《密西西比河上》与徐则臣《北上》是中美河流文学书写中“全球本土化”的代表作品:两部作品都聚焦河上职业群体,借助具有差异性的叙事视角,完成本土身份的空间建构。而两部作品中方向相逆的河流航行表明,无论是美国外向型文化接触过程,抑或是中国内向型文化接受过程,作者都运用航行地图行迹再现了本土社会与世界文化关系的演化历程,传递出可视可听的现代化元素。两部作品同向异构的“全球本土化”叙事,不仅揭示了不同国别作家在面对“本土”与“全球”时的思维差异与价值选择,还揭示了超时空语境下他们思考河流历史、河流现实以及河流未来复合关系的重要性,折射出中美河流文学作品间的文明互鉴价值。

关 键 词:《密西西比河上》  《北上》  河流叙事  全球本土化  现代化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