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老子》有无之辩理解的条件与方法问题
引用本文:高新民,江雨.《老子》有无之辩理解的条件与方法问题[J].江汉论坛,2014(1).
作者姓名:高新民  江雨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东西方心灵哲学及其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2&ZD12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有无之辩一直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有助于锻炼人的形而上学思辨能力的本体论功课。近代以前,我国有最早的、领先于西方的、极为发达的有无之辩,《老子》一文的诞生就是明证。学界自古以来对老子有无之辩的释读尽管殚精竭虑,但其真实意义仍隐而不显。要客观理解老子有无之辩的真实意义,除了要借助解释学所说的技术形态学方法 (文字考据、分析等)扎实钻研文本之外,还要努力弄清作者创作文本的真实动机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尽可能进到作者的创作状态之中,设身处地。这尽管是最高的解释学境界,但理解者要有进入的追求,即使不能完全做到,也应该有对进入条件和方法的清醒认知。

关 键 词:《老子》        有无之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