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形象思维”的发展、终结与变容
引用本文:高建平.“形象思维”的发展、终结与变容[J].社会科学战线,2010(1).
作者姓名:高建平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    要:形象思维观点最早来源于俄国,1930年代传入中国。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初,和从1978年到1985年,形象思维两度在中国引起了激烈的讨论。这些讨论与中国1949年以后的意识形态建构的任务和几十年间的社会政治状况以及美学和文艺学研究的总体发展联系在一起。前一次讨论对美的本质起了平衡作用,后一次讨论引发了新一轮的美学热。自从1985年以后,对形象思维的讨论走向低潮,但这一讨论却化身为文艺心理学、文学人类学研究和古代文论中的意象研究。作者认为,以上几个途径都是形象思维的积极的发展,值得肯定,但是,认识论上的经验的和符号的态度,可以提供更多的启示。对艺术特征的理解,曾经经历了是认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不是认识这三个阶段,我们需要有第四阶段的理解,这第四阶段的核心,可以概括成一句话:还是认识。

关 键 词:形象思维  认识论  符号学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