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场域结构——民族高校各民族共在共识共享的生活图景
引用本文:毕文章,闫丽娟,吉木哈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场域结构——民族高校各民族共在共识共享的生活图景[J].民族学刊,2023(11):20-31+159.
作者姓名:毕文章  闫丽娟  吉木哈学
作者单位:1.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2.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摘    要:中华民族是在中国大地上逐渐形成的由56个民族组成的共同体,物理空间上彼此共在,社会空间上彼此共识,文化空间上彼此共享。民族高校各民族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交往交流交融,易于达成共在共识共享的生活图景。通过对X民族高校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发现民族高校存在各种类型的民族互嵌和互动的社会场域,相关民族主体作为社会行动者可在公共的社会场域内相识,形成民族个体在场或共在,促成民族互动形成面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格局。在民族高校里,各民族主体在共居、共学、共事和共乐等过程中,最终形成了各民族文化共享的生活世界。这种共在共识共享的生活图景,构成了各民族相知相爱的生活气氛,实践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画面。因此,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活场景中,国家在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是培养民族个体的跨文化认知能力的基石,以此达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的。

关 键 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社会结构  民族互动  生活图景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