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同语的双重指称及其实现:从语言哲学到体验哲学
引用本文:范振强.同语的双重指称及其实现:从语言哲学到体验哲学[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5):101-107.
作者姓名:范振强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外国语学院,杭州,31001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汉语虚词的行域、知域、言域考察”(10YJC740110);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转喻生成的认知语用研究---体验哲学视角”(2011N180);浙江工商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外语课堂教学多模态话语分析”
摘    要:指称问题在语言哲学中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地位,它所关注的基本问题是语词如何与对象相关。同语"N1is N2"的N2具有双重指称,它既可以指称其本身而获得字面意义,也可以指称以其自身作为原型成员的临时范畴,这就需要语言哲学的指称理论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但以客观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描述指称论和历史因果指称论在解释双重指称现象方面力不从心。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则是从客观主义哲学到体验哲学的过渡,在体验哲学的框架内,结合认知主体的体验和认知因素,可找到诠释同语双重指称的实现及其意指关系调整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的有效路径。研究表明,人类凭借自己的身体与世界互动,形成了各种原型范畴知识网络,原型和临时范畴的构建就是双重指称现象存在的经验基础。同时,人类具有随身而来,且经后天强化的转喻能力,这可以视为双重指称的实现和第二级意义调整的具身基础。

关 键 词:同语  双重指称  语言哲学  客观主义  体验哲学  范式

The Dual Reference of Nominal Tautology and Its Realization:From Philosophy of Language to Embodiment
FAN Zhen-qiang.The Dual Reference of Nominal Tautology and Its Realization:From Philosophy of Language to Embodiment[J].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14(5):101-107.
Authors:FAN Zhen-qiang
Institution:FAN Zhen-qiang (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Zhejiang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Keywords:tautology  dual referenc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objectivism  embodiment  paradigm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