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人工智能赋能国家治理:涵义、结构与机理
引用本文:刘俊祥,汤齐山.论人工智能赋能国家治理:涵义、结构与机理[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6):88-98.
作者姓名:刘俊祥  汤齐山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武汉 43007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项目号:22ZDA0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然创造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智能科技的革命性进步必将助力中国创造智能政治文明新形态,这种助力作用的逻辑机理可以从人工智能赋能国家治理的授受过程予以解释。所谓人工智能赋能国家治理,就是人类通过人工智能的赋能而构建智能、高效和向善的国家治理体系并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与效能的活动过程。人工智能对国家治理的这种赋能,在种类结构上表现为多样性赋能,在现实实践上表现为多维度、多种类的复合赋能,在愿景结果上表现为形成新型的智能治理体系。实际上,要通过人工智能对国家治理赋能而型构出新型的智能治理体系,需要依靠一套复杂的作用机理,即人机授受赋能机理。在这个授受赋能的愿景过程中,新型的智能治理体系得以产生,人的主体价值得以提升,智能政治文明得以形成。在当今的数智时代,中国要创造政治文明的新形态,就要大力发展数智科技,增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数智化支撑,建设数智政府,推进数智治理,发展数智政治文明,从而,渐进地创造智能政治文明新形态。

关 键 词:国家治理  人工智能  政治文明  智能科技  智能治理  授受赋能
点击此处可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