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由族群而社群的儒学转向——论孟子“窃负而逃”与荀子“从义不从父”的理论意义
引用本文:孟凯.由族群而社群的儒学转向——论孟子“窃负而逃”与荀子“从义不从父”的理论意义[J].广西社会科学,2011(6).
作者姓名:孟凯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200241
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项目(MXRZZ2010001); 联校教育社科医学论文奖项目(ZS10007)
摘    要:儒家极为关注人之价值的实现,表现为对成人之道的重视。儒家认识到人的存在离不开群体,人之价值的实现必须在群体中完成。儒家所谓群体主要包括家族群体与社会群体两个方面,对比而言,孟子较为关注人在族群中的意义,荀子则较为关注人在社群中的意义。孟子与荀子关于族群与社群的理论,不仅是孔子之后儒学衍化的两个方向,同时也是儒家群体理论的源头所在。

关 键 词:孟子  荀子  族群  社群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