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多元的“记忆之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集体记忆与认同的构建——以新疆吐鲁番市公共博物馆为例
引用本文:阿达莱提·图尔荪.多元的“记忆之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集体记忆与认同的构建——以新疆吐鲁番市公共博物馆为例[J].南方农业学报,2023(4):52-59.
作者姓名:阿达莱提·图尔荪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新疆的实践研究”(21BKS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博物馆作为典型的“记忆之场”,依赖特定的路径和运行机制,不仅唤醒与构建当下参观者对民族的传统、历史、文化的记忆,同时又以新的视觉空间呈现方式建立新的语言秩序,构建起当前语境下的记忆。本文以“记忆之场”理论为基础,选择吐鲁番国有综合类博物馆和“努尔丁红色记忆收藏馆”等民间特色博物馆作为研究对象,发现这些“记忆之场”所“生产”的记忆都肩负一个重要的政治使命,即构建一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与认同体系。在吐鲁番博物馆中,中华民族共同体集体记忆的生成、塑造和延续机制有三个层次:一是博物馆陈列展品本身所呈现和塑造的记忆,二是博物馆用文物的新叙事塑造新的记忆,三是博物馆自身的发展历程所表达的记忆。

关 键 词:博物馆  中华民族共同体记忆  认同  叙事  话语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