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家校社”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必要与突破
作者姓名:王小莉  李飞龙
作者单位:1. 同济大学学生工作处;2.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上海市2019年度“阳光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9YG48)阶段性成果;
摘    要: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始终贯彻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教育者要科学认知“家校社”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特征与路径,厘清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边界,注重“家校社”劳动育人的目标统一性、整体关联性、动态互补性。教育者有必要在教育理念、实施机制、实践创新等方面,保持开放心态、挖掘先进典型、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推进“家校社”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统一性与互补性、科学化与规范化,这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观,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与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升学生劳动品格和劳动能力等具有重要价值。

关 键 词:“家校社”  劳动教育  协同育人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