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典型论在“十七年”及“文革”时期的演化与论争
引用本文:王锺陵.典型论在“十七年”及“文革”时期的演化与论争[J].江苏社会科学,2003,4(3):118-125.
作者姓名:王锺陵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 215006
摘    要:本文阐述了从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国小说创作及小说理论史的曲折展开,并首次以“更典型论”对这一时期主流的小说创作理论作出了概括。文章阐述了“更典型论”的兴起原因,以及因之而导致了散文化、诗化体式的小说创作主张的败北,并形成了对路翎小说的批判,以及对《青春之歌》及茹志鹃小说的批评等种种情状。进而,文章又阐述了“更典型论”在战胜了邵荃麟的“中间人物”论与“现实主义深化”论,以及何其芳的典型理论后继续向前冲,而在七十年代达到了它统治势力的顶点,同时在内涵上也就跌落到了它的最低点的过程。

关 键 词:更典型论  小说体式上的斗争  邵荃麟的“中间人物”论  何其芳的典型理论  工农兵写的时代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