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媒介变化与京味文学的终结
引用本文:王一川.媒介变化与京味文学的终结[J].求是学刊,2005,32(2):88-90.
作者姓名:王一川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主持人话语 :在媒介与文学的关系上 ,有一个问题不能被忽视 :媒介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文学 ?对此 ,京味文学的当前命运可以成为一个合适的个案。媒介通常是指传播信息的物质实体及与之相应的媒介组织 (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国际互联网等 ) ,而文学媒介是指文学的语言系统得以传播的外在物质形态及渠道 ,包括口语、文字、印刷、大众和网络等媒介类型。现代文学的主导媒介常常是机械印刷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而文学的一些交叉形态如广播文学、电视文学、电影文学和网上文学等则以广播、电视、电影和网络等电子媒介传达。可以一般地说 ,没有媒介就不存在文学。问题在于 ,当 2 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的京味文学不仅由通常的机械印刷媒介去传输 ,而且同时也被电影和电视等电子媒介去传输或变异地传输时 ,原有的文学信息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 ?我的观点是 :媒介的改变 ,并不仅仅意味着传媒技术手段的简单改变 ,而且 ,在由多种因素所形成的特定文化语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 ,更意味着文学本身在地位、语言形态、审美方式、人物形象、文化类型等方面的全面变化。刘恒的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后 ,其由张大民形象集中承担的看似轻松而实沉重的生命体验就在改编过程中被淡化了 ,而这

文章编号:1000-7504(2005)02-0087-10
修稿时间:2005年1月8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