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荆楚文化的现代形式--评刘保昌著《荆楚文化哲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引用本文:方长安.荆楚文化的现代形式--评刘保昌著《荆楚文化哲学与中国现代文学》[J].江汉论坛,2006(1):140-141.
作者姓名:方长安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中文系
摘    要:现代性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根本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根源,长期以来学界将之主要归结为外国文化、文学的影响,归结为异域话语在现代中国的创造性转换。他者影响成为许多学者进入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并涌现出许多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学者们认真梳理出世界文学如何走向中国,中国文学又是如何获得现代性而走向世界的现代路径,描画出20世纪中国文学发生的重要地貌特征,并由此赋予20世纪中国文学以民族主义意义和跨文化价值。这类研究的学术贡献无疑很大。然而,学界在重视域外话语影响的同时,却一定程度地忽视了本土传统在现代文化建设中…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