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沟通文质:国难之际浙江大学学术转型
引用本文:张凯.沟通文质:国难之际浙江大学学术转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1):88-97.
作者姓名:张凯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 杭州310028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课题“求是精神与民国时期浙江大学人文学科的发展”(Y201016487)
摘    要:注重实用科学,“抑文重实”为1930年代国民政府高等教育的一贯主张.起初,浙江大学可谓实践此一政策的典范.然而,竺可桢长校之后,改革教育理念,发展文史学科,调整学科结构与人员组成,浙江大学学术风气为之一变.为调和各院系间的分歧与矛盾,竺可桢提出以“求是”为校训,升华“求是”精神,以此平衡文实冲突,倡导科学人文化.国难之际浙江大学的学术转型,旨在扭转“物质主义”风气,力求融汇新旧,沟通文质,开中国文化之新途径,以此为通才教育之先导.

关 键 词:竺可桢  求是  科学人文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